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誕生於天山之麓的紅色航空隊

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3年01月04日11:16   來源:甘肅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你們將是第一批紅色飛行師,是紅色空軍的第一批骨干,不要怕文化低,不要怕人家看不起,要以堅強的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要把技術學到手。”

在“新兵營”指戰員學習軍事技術的同時,陳雲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安排,從中國革命的長遠利益出發,開始籌劃利用新疆這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和盛世才航空隊的裝備及其教學條件,建立我黨自己的航空干部隊伍的有關事宜。他寫信給中共中央,建議從紅軍中選一批人,送到盛世才的航空訓練班學習。陳雲的建議得到了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支持。陳雲就此問題與盛世才多次交涉,達成了為中國共產黨培訓航空人員的協議。

黨中央對選拔學員的工作十分重視,明確指出:這是關系到未來建設人民空軍的大事,要陳雲親自負責挑選學員。1937年10初,陳雲首先來到“新兵營”,選拔派往盛世才航空隊學習的人員。為確保所選拔的學員政治過硬,陳雲決定全部從共產黨員中選拔,基本條件是年輕、身體好,有一定的文化。經過摸底調查和考察,初步選中30余人。原西路軍總指揮部情報科科長呂黎平(后任新疆航空隊航空班班長)有這樣的回憶——1937年10月的一天,陳雲同志找我談話,說:“如果我們黨有了一支自己的空軍,就能從空中打擊敵人,保衛根據地。革命的勝利就會早日到來!空軍是很復雜的技術兵種,要建立自己的空軍,必須及早培養人才。我想,我們可以利用新疆的統戰環境,借用盛世才的航空隊,為我黨培養一支既會駕駛飛機、又會維護修理的航空技術隊伍……現在,需要物色學習航空的人選了。你要有帶領一部分同志留新疆學航空的思想准備。”聽著陳雲同志深謀遠慮的設想,想到自己將成為學習航空的人選,我又驚又喜。心想,若真能插上鋼鐵翅膀,飛上藍天,向猖獗的敵機開火,為死難的烈士報仇,這是多麼光榮的使命呀!

1937年11月,陳雲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回到延安后,他又詳細地向黨中央、毛澤東匯報了派人到盛世才航空隊學習航空技術的意見,並提出因為這將是我黨組建的第一支航空隊,應盡可能做到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中都有人入選。黨中央和毛澤東批准了陳雲的計劃,決定分別從迪化“新兵營”和延安抗大、摩托學校各選一部分干部學習航空。這樣,寶塔山下開始了緊張地選拔工作。陳雲從延安抗大和摩托學校共選中嚴振剛、方華、賴玉林等19名同志。陳雲勉勵他們說:“你們將是我黨第一批紅色飛行師,是紅色空軍的第一批骨干,不要怕文化低,不要怕人家看不起,要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刻苦學習,一定要把航空技術學到手。”

繼任中共駐新疆代表鄧發從“新兵營”最后選定呂黎平、陳熙、安志敏、方子翼等25人進盛世才航空隊學習。鄧發深情地囑咐大家:“你們將是我黨第一支航空技術隊伍的成員。在你們身上,肩負著未來建設人民空軍的重任。要時刻記著這一條,千萬不能辜負了黨對你們寄予的希望。”1938年3月3日,航空隊第三期飛行班、第二期機械班舉行開學典禮。當時代表新學員致答詞的呂黎平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我走上講台,大聲宣讀經黨支部委員會集體審議過的答詞。此時,我們幾十名共產黨員的心情都十分激動,共同的心願是:下定決心、刻苦鑽研,一定要把航空技術學到手!為今后建設我們黨自己的空軍,為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貢獻自己的青春!”

1938年3月初,從延安選調的19名學員到達迪化,與“新兵營”的25名參加航空學習的同志會合。鄧發對學習人員進行了編組和分工。全體人員分為兩個班,飛行班25人,呂黎平任班長﹔機械班18人,嚴振剛任班長。兩個班成立一個黨支部,呂黎平為第一任黨支部書記。這支43人的航空隊來自紅軍的各個部隊,其中,原紅一方面軍16人,原紅二方面軍2人,原紅四方面軍24人,原紅二十五軍1人。

1938年3月上旬,航空隊學習班正式開課。學員們首先投入緊張的航空基礎理論學習。學習的主要課程有《航空歷史》《飛行原理》《發動機構造》《飛機構造》等。我黨學員憑著一股韌勁和毅力,經過近兩個月的刻苦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蘇聯教官和盛世才飛行教官的一致好評。轉入專業知識學習后,飛行班和機械班開始分開上課。飛行班學習飛機操縱、領航、儀表、氣象等課﹔機械班學習飛機發動機的分解和維護。飛行班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開始由教官帶著進行感覺飛行。當時,盛世才的航空隊共有三個中隊,第三中隊專門訓練新飛行員,配一名中隊長和兩名飛行教官,我黨的25名學員都編在第三中隊。

1938年4月4日,是25名學員終身難忘的日子——他們終於飛上了藍天。這一天,是感覺飛行課的第一天。清晨,學員們隨教練來到了博格達山腳下的歐亞教練機場,由教官帶飛,完成了二十分鐘的感覺飛行。雖然只是在教官的帶飛中體會空中飛行的滋味,感覺飛機的操縱性能,大家仍然非常興奮。經過兩次感覺飛行后,開始由教官帶飛起落航線。教官在對加油門、滑跑、起飛、上升、轉彎、下降、保持直線著陸等動作反復示范后,逐漸讓學員自己操縱。我黨的25名學員征戰多年,在學習飛行時共同的特點是有膽有勇、不怕死﹔但由於動作粗放,操縱時猛、重、快,不柔和,給飛行訓練帶來很多問題。練習了七、八個飛行日,許多同志的起落動作還是歪歪斜斜,險象橫生,事故苗頭頻頻出現。認真、嚴格,但脾氣暴躁的蘇聯教官開始罵人,而盛世才的教官有的則公開冷嘲熱諷。大家十分焦急,情緒也難免受挫。

在這關鍵時刻,黨中央來電詢問航空隊學員的學習情況。黨中央的殷切期望和關懷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神聖的責任感產生了巨大的動力,大家決心“以優異的成績向黨中央匯報!”他們將所能利用的每一分鐘都用來背記程序和要領﹔操縱練習則因陋就簡,使僅有的幾件地面練習器充分發揮了作用﹔同時還摸索出許多練習起飛、著陸的“土辦法”。

經過四個多月的鑽研、苦練,我黨25名學習飛行的同志有24名順利完成了初教機的全部單飛課目。1938年10月轉入中教機訓練,轉飛P-5型偵察機、轟炸機。這對渴望早日駕機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我黨學員來說,是盼望已久的。但十月的新疆,天氣逐漸轉冷,飄雪的日子越來越多。不久,機場被白雪覆蓋,航空隊被迫停飛,大家十分焦急,生怕剛剛開始的中教機訓練因此停止。有幸的是教練想出了好辦法:將飛機的兩個前輪換上兩塊三十多公分寬、兩米多長的木質雪橇板,尾輪也改裝成小雪橇板。就這樣,在凜冽的寒風中,在積雪達半尺厚的機場上,學員們在教練的指導下駕駛著帶雪橇的飛機又開始了飛行訓練。整個冬季訓練,大家在冰天雪地中,以堅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堅持了正常的訓練。到1939年夏,24名學員的中教機也放了單飛。飛行班於1942年4月畢業。我黨25名學員中有21人完成了P-5偵察機、轟炸機的技術、戰術訓練,有9名學員還基本完成了依爾-15和依爾-16戰斗機的戰術訓練。1939年9月畢業的機械班學員,也已熟練掌握了上述機型飛機的維護。至此,中國共產黨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紅色飛行師和機械師,有了第一支空勤、地勤配套的可以擔任戰斗任務的航空隊伍。

(責編:常雪梅、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