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人物長廊

尋找志願軍特等功臣一級戰斗英雄王學風

王東超(安徽)
2013年01月04日15: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1949年“湖南古港”戰斗中,王學風表現英勇機智,又立“戰斗一小功”。當時正值炎熱盛夏,酷熱難耐,病號不斷增加,直接影響了部隊戰斗力。王學風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以身作則,率先響應上級開展的“講衛生,防生病”號召,協助班長搞好“衛生監督檢查”,幫助別人洗衣服,清掃居住地環境衛生。在雨中過湘江時,戰士們的衣服被淋得濕透。宿營后,王學風首先想到別讓大家因濕涼而得病,患有夜盲症的他摸索著到外邊去尋找干草柴火,然后再深一腳淺一腳地抱回來,幫大家烤干衣服,鋪好床被……

在進軍兩廣期間,為了爭取當地群眾的支持,我軍加強紀律,嚴明教育,王學風又光榮地被選為“群眾紀律委員”。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去帶動影響大家,一邊抽時間帶大家幫助群眾勞動,擴大我軍的政治影響﹔一邊號召大家嚴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亂動群眾財物,保証了所在班的集體榮譽,因此獲得了個人“紀律一小功”和一個“艱苦功”。

為解放海南島,部隊開展海上大練兵。王學風一邊自己苦學苦練,一邊抽出時間不顧勞累去幫助別人,又被記“一小功”。

在復雜多變的渡海作戰中,面對天上飛機轟炸,海上艦艇圍堵,背后沒有任何炮火支援的險惡環境,王學風和戰友們一道奮勇當先,無畏拼殺,戰后榮記“一大功”,所屬部隊支部根據他的一貫思想、工作和戰斗表現,火線吸收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王學風從1948年6月加入解放軍到1951年4月犧牲,在短短的兩年半的時間內共12次立功受獎,可以說,他已經表現出一名英雄人物的杰出品質,這也為他在朝鮮戰場上的升華打下了基礎。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英雄王學風的事跡,歷經60年的曲折迂回,今天終於有了一個比較完滿的答案:一是解放軍檔案館的現存資料,為我們提供了比較詳細准確的英雄生平事跡﹔二是依據碭山黨史資料《1919——1949》大事記記載:碭山縣在解放前國民黨時期六區的大致范圍是:隴海鐵路以南,朱樓鎮的陳寨以東,回龍集南附近的“神堤”以北,西北東南走向的文家河以西。根據這一區域劃分,英雄籍貫的“王寨鎮”現今歸屬安徽省碭山縣唐寨鎮,原“王寨村”已改名為“家合村委員會”。解放前后,口頭習慣以居住碭城東“王寨”為名的有18個自然村。歷史上稱“王寨”為鎮,不同於現今我們行政劃分稱呼的“鎮”一詞,有“庄頭”、“統領”歸屬的意思。但不管行政區劃怎麼變更,以“碭山”命名的縣,全國隻有一個,英雄的籍貫永遠是碭山縣!經實地查訪,僅解放前六區范圍內王姓80歲以上參軍未歸的就有10多人,由於戰亂和間隔時間久遠,雖經基層干部和筆者多次走訪,但英雄的家庭和親友仍無法確定,可以說是留下了一樁憾事。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