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北戴河的政治變遷 "夏都"功能兩興兩止

2013年01月09日09:08   來源:環球人物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專家解讀北戴河政治變遷

新時期擔當新角色(《環球人物》雜志記者 | 黃瀅)

從避暑勝地到中央暑期辦公地點,再到各領域專家休假場所,新中國成立至今,北戴河的角色不止一次地發生變化。這些變化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歷史原因?環球人物雜志記者採訪了國防大學戰略研究部教授徐焰少將。

環球人物雜志:上世紀50年代,中央為何選擇在夏季去北戴河辦公?

徐焰:北京的夏天十分悶熱,當時別說空調,連風扇這樣的降溫設備也少有,加上第一代國家領導人中南方人居多,毛主席也尤其喜歡在水邊的感覺。而從環境、路途等方面考慮,北戴河海濱沙子質量好,海灘平緩,鯊魚少,距離北京又比較近,各方面條件都很理想。

另外,解放后,不少原國民黨達官顯貴和外國駐華人員在北戴河留下了一棟棟空別墅,堪稱華北地區最大的海邊避暑建筑群。這些設施是現成的,領導人去避暑不用勞民傷財重新建設。

環球人物雜志:北戴河又是如何一步步發展成“夏都”的?

徐焰:最初,是因為毛主席特別喜歡在夏季到北戴河辦公,一去就不想走。為方便工作,大家也都跟著去。北戴河於是聚集了大批中國領導人和相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1954年,為保障領導人正常辦公,中央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員會,下設暑期工作辦公室,為中央機關服務。中央辦公廳警衛局也專門組成了暑期警衛、服務班子,奔赴北戴河展開工作。時間一長,北戴河便成為中國夏季的政治中心。

可以說,我黨的不少重大決策都是在北戴河制定的,許多影響到當時國內外局勢的重大事件也都發生在這裡,或在這裡拉開序幕。如1962年,正是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拉開了中蘇全面論戰的序幕。又如1971年,林彪、葉群就是從北戴河中直療養院原96號樓出逃,最終走上了不歸路……北戴河由此同釣魚台、人民大會堂等地方一樣,因事關國家大事而變得十分重要。

環球人物雜志:除了見証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北戴河還曾被稱為“中國政治的晴雨表”。這又是為什麼?

徐焰:北戴河的政治地位與整個中國的發展脈絡是相吻合的。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國家領導人根本沒時間、沒條件休養。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隨著各項建設順利進行,北戴河暑期辦公制度得以落實。“文革”期間,暑期辦公制度一度中斷。直至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后,療養院重新收歸各個部門,一些中央負責人又在夏季到北戴河休養、辦公,國內一些重要政治活動、決策於是又和北戴河關聯起來。

環球人物雜志:中央為何又決定於2003年取消這一辦公制度?

徐焰:直接原因是,受“非典”疫情影響,中央各部委負責人不得擅自離京,更別提到北戴河休假。根本原因是,隨著社會發展,夏季防暑降溫措施已十分發達,過去一些領導人在特定地區休養避暑的狀況勢必要有所改變。當然,取消這一制度,將專為首長服務的設施向公眾開放,也是中央核心領導集體親民、廉政,發展社會民主化的重要表現。

環球人物雜志:隨著這一制度的取消,您如何看待北戴河的未來?

徐焰:如今,隨著“專家休假計劃”的實施,北戴河在凝聚人才、收集智慧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未來,北戴河必定是政治上退潮,經濟上漲潮。發揮其現有的資源和潛在的優勢,使其按旅游經濟的市場規律自然發展,將是最好定位。

世界各地的“北戴河”

  (《環球人物》雜志| 高峰)

俄羅斯·索契

索契位於俄羅斯黑海東岸,氣候宜人、冬暖夏涼,被稱為“俄羅斯的夏都”。斯大林是最早來此避暑的蘇聯領導人。1937年,蘇聯政府在此為他修建了“翠林”別墅,此后,他常攜家眷來此療養、辦公。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及一些高級官員在索契修建了十幾棟別墅,這裡隨之發展成為蘇聯的“紅色療養勝地”。在此后的歲月裡,這裡上演了一幕幕的歷史悲喜劇。1964年,正在索契度假的赫魯曉夫被勃列日涅夫趕下台。1991年,戈爾巴喬夫在這裡療養時,莫斯科發生了震驚世界的 “8·19事件”,“蘇聯”由此成為歷史名詞。蘇聯解體后,別墅群中最著名的“波察諾夫溪流別墅”收歸俄羅斯總統事務管理局管理,葉利欽、普京、梅德韋杰夫等幾任總統都多次來這裡度假,許多內閣成員和地方行政長官也會來到索契,直接向總統匯報工作。

美國·戴維營

戴維營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西北100公裡處的馬裡蘭州卡托克廷山間,由白宮乘直升機約30分鐘即到,最初是美國聯邦政府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的休假地。1942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為躲避華盛頓夏季的炎熱與潮濕,將這裡定為總統專用療養地,並取名“香格裡拉”,意指其堪稱“世外桃源”。1953年,艾森豪威爾將其更名為“戴維營”,因為其父親和孫子的名字都是戴維。此后,美國歷任總統都會在夏季來此休假,並接待來訪的各國政要。1978年,在卡特的調停下,埃及和以色列還在這裡簽署了著名的《戴維營協議》。

英國·契克斯閣

英國首相的“夏季行宮”契克斯閣,是一處建於16世紀的庄園,位於倫敦西北40英裡的白金漢郡,佔地100英畝。一戰前,英國首相大多出身貴族,在鄉間都有房產,不愁沒地方度假。一戰后,許多平民首相的出現讓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1917年,英國議會通過《契克斯庄園法案》,正式指定契克斯閣供在任首相度假使用。二戰期間,丘吉爾首相就是在這裡得知珍珠港被襲的消息,他的許多激勵人心的演講也是在這裡發表的。

加拿大·哈靈頓湖

加拿大的“總理別墅”,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西北35公裡處的哈靈頓湖畔。1959年,時任加拿大總理迪芬貝克的支持者建議他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釣魚,“總理別墅”由此得名。此后,總理皮埃爾·特魯多的妻子在這裡開辟了一個菜園,至今,這個菜園還為總理一家及其工作人員提供新鮮蔬菜。2012年8月,加拿大總理哈珀還在這裡以燒烤駝鹿肉宴請德國總理默克爾,並與之進行了3小時非正式會晤。

瑞典·哈普鬆德

哈普鬆德庄園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以南約110公裡處,是由一位工業家捐給瑞典政府的,自1953年以來,一直作為瑞典首相的鄉間度假屋。庄園佔地16.5平方公裡,平日裡是瑞典政府、企業和組織機構舉行非正式高層會議的地點,也接待過許多國家的領導人。1964年,瑞典首相埃蘭德就是在哈普鬆德,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等6人一起把酒言歡到凌晨。首相邀請來訪嘉賓泛舟湖上的傳統,也是由埃蘭德開創的。(本文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