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人物雜志第23期封面
(本文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北戴河,一個美麗而神奇的地方。
公元前215年,一隊浩浩蕩蕩的人馬,簇擁著千古第一帝秦始皇,來到這裡祭海、求仙。此后,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來此觀海並留下不朽詩篇。“天開圖畫”兩千年,記述著北戴河的歷史變遷。
如今,北戴河與美國的戴維營、俄羅斯的索契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夏都”——國家領導人度假勝地。
走進位於渤海之濱的“夏都”,打開一部新中國領導人與北戴河的經典故事書……
本刊記者“和領導人同一趟車”
走進神秘北戴河(《環球人物》雜志記者 | 許陳靜)
戴河自北向南流淌,匯入渤海,北段為北戴河,南段為南戴河。尤其在北戴河段,這裡海岸線長達22.5公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每年最高氣溫超過30℃的天數,平均隻有7.6天。如今,北戴河是河北秦皇島市下轄的一個區,距離北京不到300公裡。優良的氣候條件、便捷的地理位置,使北戴河成為避暑的好地方。每年夏季,一些重要的會議都會在此召開。今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等領導同志在北戴河會見了參加暑期休假活動的優秀專家和一線人才。
安檢比較嚴格
8月15日,一個普通的工作日,記者登上了從北京開往北戴河的列車。湊巧的是,在1號車廂前面還有兩節車廂,挂著“加1”的牌子。1號車廂的乘客有不留意細看的,就奔“加1”去了。許多乘警站在那兒,彬彬有禮地攔住找錯車廂的乘客。一些“老北京”則會心一笑,告訴身邊的人:“又跟領導人同一趟車了。”
這種猜測在火車抵達北戴河站后得到了印証,數輛黑色轎車停在站台“加1”車廂門口等候,車站外的主要路口已開始交通管制。記者向車站工作人員詢問,工作人員笑道:“在我們這兒,有領導人來很尋常,沒領導人來才是新聞。我們有紀律,不能打聽也不能透露來的領導人是誰。”
事后,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天來的是一位退休的高層領導。一些退下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部委的老領導,每年夏季到北戴河療養、休假,是他們退休生活中一項重要的安排。
進入北戴河的路上有一個加油站,公安干警在此設點,對所有外地車輛和出租車上的人員進行身份証檢查。記者問為何去年同期來北戴河時沒有這種檢查,今年有了?干警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每條進入北戴河的道路上都有嚴格檢查,這有利於保障大家的安全,您到了北戴河,就是到了一個最安全的景區,可以放心游玩。”
秦皇島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北戴河區文化顧問孫志升告訴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去年,北戴河進行了一次沙灘治理,從海底抽沙上來,又從別處調了一些優質的沙,補充到沙灘上。最近幾年游客太多太密集,沙灘有些退化。中央領導看到了這個問題,要求保護好北戴河的沙灘。而綿延十多裡、細軟舒適、完全沒有泥土和碎石的沙灘,正是北戴河優於其他沿海景區的獨特之處。”
“夏都”的兩興兩止
在採訪中,孫志升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北戴河與政治的淵源——
1898年,清政府宣布將北戴河辟為“准允中外人士相雜居住”的避暑地。1912年,北洋政府的高官開始在北戴河修建度假住所。此后數十年間,北方的北戴河和南方的廬山成了國民黨軍政要員避暑的兩大主要去處。
1948年11月,北戴河解放。這一消息傳到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引起中央組織部的重視。中組部當時正考慮全國勝利后如何安置傷殘將士,顯然,北戴河是療養的好去處。中組部在北戴河選擇了風景最好的西山,對原有別墅進行接收或購買,組建了療養院。接著,全國工會系統也效仿蘇聯的做法,開始組織勞模到北戴河休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