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走進懷仁堂》(二)“大樹特樹”出籠前后

2013年01月09日15: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返回>>>《走進懷仁堂》(二),當代中國出版社,董保存著

“大樹特樹”出籠前后

說到“楊余傅”事件,必然會聯系到“大樹特樹偉大統帥毛主席的絕對權威,大樹特樹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的絕對權威”這篇在全國頗有影響的文章。

這篇文章的署名是楊成武。但這篇文章從成稿到發表以至后來挨批判,實在是一波三折,頗耐人尋味。

楊成武跟隨毛澤東視察華北、華東、中南地區時,在林彪的操縱下,北京成立了由吳法憲、葉群、邱會作、張秀川組成的軍委四人小組。這個小組曾經給各大軍區、各軍兵種布置了寫作任務——要寫大塊的、有分量的學習與批判文章。

總參謀部政治部也受領了任務。他們起草了一篇談領袖權威的文章。文章起草后,總參謀部黨委先后討論了三次,修改定稿后,打印送給正在外地的楊成武。

這時,文章的署名是:總參謀部無產階級革命派。

楊成武在旅途中翻看了這篇文章,到上海時還沒有看完。他覺得,寫領袖權威的文章,應該送給毛澤東看一看,毛澤東就在身邊嘛!

他隨手在文章題目的空白處,寫了兩行字:“主席:這是總參無產階級革命派寫的一篇文章,請您暇時一閱。楊成武”

楊成武知道毛澤東的工作是相當繁忙的,因此文章送去后,再也沒有過問。

有一天吃過晚飯,楊成武正和工作人員聊天,給毛澤東做保健工作的吳旭君護士長從樓上下來,手裡拿了一沓紙。

“吳護士長,你總是匆匆忙忙的。”熟了,工作人員間常開玩笑。

小吳把手中的紙遞給楊成武,說:“主席讓給你的。”

楊成武接過一看,是那篇文章,毛澤東用粗筆作了批示:“我不看了,送伯達、文元同志酌處。”

等楊成武走后,吳護士長和工作人員說:“主席隨便翻了翻,說:‘盡是吹我的。’”

……

文章隨后送到北京,交到了陳伯達和姚文元手裡。由他們“酌處”去了。

9月23日,楊成武陪毛澤東從上海回到北京。第二天陳伯達就打來電話:“楊代總長,我是陳伯達。那篇文章我看過也修改過,我認為應該用你的名義發表。”

楊成武愣了一下,說:“文章不是我寫的,用我的名義發表不合適吧。”

陳伯達說:“用領導同志的名義發表署名文章,比‘無產階級革命派’要有力量。”

楊成武感到為難地說:“伯達同志,你是理論權威,也修改過這篇文章,那就用你的名字發表嘛……”

“那可不一樣,你是代總參謀長,用你的名字發表代表軍隊。”

陳伯達以為給楊成武“戴高帽”,楊成武就會順從,沒想到對方說:“那就用總參謀部或者軍委的名義發表吧。”

話不投機,陳伯達隻好說:“再研究研究吧!再研究研究。”

電話挂了。楊成武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這個夫子,搞什麼名堂?”

他以為這事到此為止了,誰知葉群又打來了電話。

葉群打電話總要東拉西扯一陣才談到正題:“101讓我給你打個電話,說說那篇文章的事。”

“哪篇文章?”楊成武沒有想到陳伯達會把這事報告林彪,也沒有想到林彪會這麼快打電話來。

“你們總參寫的那篇陳伯達同志改過的,他送到我們這裡來了。”

“他給我打過電話。”

葉群停頓了一下,像是找什麼東西。

“我們的意見,還是以你的名義發表為好。”

“誰的意見?”

“101的意見。”葉群說。

林彪的意見?林彪是主持工作的軍委副主席,他的意見具有命令的性質。

“文章林總看了沒有?”

葉群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黨的組織有權用一個黨員的名字發表文章。”

“不是我寫的,用我的名字發表,這總不大合適。”

“我說,黨的歷史上這種情況可多啦。101講,在延安時,西北高干會議的政治工作報告,不是用譚政的名義發表的嗎!浙江農村調查的文章,是毛主席親自修改過的,不是用江華的名義發表了嗎!還有毛主席關於國際問題的一篇談話內容,不是用陸定一的名義發表的嗎!”

楊成武聽她說得頭頭是道,就說:“我總覺得,不是我弄的,我對理論是外行,用我的名義發表不好。”

“定了。101講,就這樣定了。”葉群的語氣不容楊成武再推辭。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