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周恩來“解放”廖承志的“三步妙棋”

宗道一
2013年01月25日08: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40年前,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廖承志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著名政治家藤山愛一郎曾給予高度評價:“他……鋪平了對日關系上一條廣闊的道路。多虧他這種作風,流水般地導致了兩國邦交的恢復,促進了后來交流的發展。”但不太為人知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廖承志被批判,早已靠邊站了。周恩來為了“解放”廖承志,精心策劃,連走三步妙棋。

中日邦交正常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從披露的現有資料看,周恩來至遲在1970年末、1971年初就將中日邦交正常化提上了議事日程。

當時,最牽動周恩來的是要重新組織因“文化大革命”而天各一方的推進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工作班子!

據新華社原駐東京特派記者吳學文回憶:“(‘文化大革命’前)黨中央的涉外工作中有個外事小組,由陳毅副總理兼外長任組長、廖承志是副組長。國務院設外事辦公室,由陳毅任主任,廖承志任副主任。外事辦公室下設日本組,日本組先后由楊正、王曉雲任組長,組內有幾名工作人員。最初由廖承志召集與日本有關的各部門涉外干部開會,后來日本組起到召集人的作用,會議多在廖副主任主持下召開,傳達、討論、研究、學習對日方針政策、日本形勢……日本組可以通天,可以及時轉達中央領導同志的意圖和意見,所以對有關部門的對日工作具有指導性和權威性。有關計劃多經日本組報國務院外辦或黨中央批准。……形成了一種強有力的機制,這個機制既能體現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對日工作方針,又富於行動和實踐。從而可以迅速地集中而有效地發揮各部門的對日工作力量。”

當時對日外交中還有“一老二公四大金剛”之說。“一老”指郭沫若,“二公”即西園寺公一和廖承志,“四大金剛”指廖承志麾下的對日事務專家趙安博、孫平化、蕭向前和王曉雲。

廖承志是周恩來對日事務的“首席助手”、“大管家”和“不管部長”,被譽為中國頭號“知日派”和“中日關系第一人”。還不到50歲,他就被尊為“廖公”。廖承志去世后,吳學文充滿感情地寫道:“廖承志同志是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領導下的對日工作總負責人。他把對我國外交政策的領會與運用、對日本情況的理解與分析、同日本人士父一輩、子一輩的情誼與交往,三者融貫在一起,在中日關系上發揮著特有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貢獻。這種作用是他人無法代替的。”

廖承志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何香凝之子,生在東京大久保,由日本乳母帶大,被毛澤東戲稱“寶貝”。1972年9月27日晚間,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臨別時,毛澤東指著廖承志對田中首相說:“他出生在日本,這一次你們把他帶回日本。”“廖承志先生在日本很有名。如果他參加參議院的全國區的選舉,一定能當選。”受到毛澤東感染的田中首相笑著說。日本前首相鈴木善幸也曾說,廖承志在日本人民心目中和“周恩來先生一樣熟悉,都是為日中兩國的友好與親善盡力的無與倫比的人物”。

要打好仗,隊伍建設十分重要。后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實戰”情況表明:周恩來精心設計了兩條與日本的聯系渠道:一條是以姬鵬飛、陸維釗、王曉雲和陳抗為代表的中國外交部部、司、處三級官方外交渠道﹔另一條是以王國權和孫平化、蕭向前為代表的中日友好協會、中日備忘錄貿易辦事處及其駐東京聯絡處等民間外交渠道。而樞紐人物就是廖承志。據國務院原副總理、外交部長姬鵬飛回憶:“總理指定我、喬冠華、廖承志、韓念龍等人組成日本組。”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