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何遂主持黃埔軍校校務前后 與蔣介石關系如何?

何 達
2013年01月25日16: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父親何遂於1928年5月正式就任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代校務”。代校務就是代理校長蔣介石、副校長李濟深主持校務,並不是“教育長”,當時的教育長是李揚敬。為什麼不稱“代理校長”呢?也許和蔣介石喜歡部下稱他為“校長”而因此犯忌的心理有關。何遂此前是個北方軍人,怎麼和蔣介石有了直接聯系?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出任這個職務?

參與“北京政變”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直系愛國軍人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迫使在山海關督戰的吳佩孚從海上逃離北方。“北京政變”后成立了“國民軍”,馮玉祥任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胡景翼、孫岳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分別兼第二軍、第三軍軍長。何遂任第三軍參謀長兼第四師師長,同時任國民軍空軍司令,由北京政府委任為航空署長,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國民軍的臂章上印著“不擾民,真愛民,誓死救國”。“北京政變”后,馮玉祥立即致電在廣州的孫中山,邀請孫先生北上主政。11月7日,孫中山給包括何遂在內的20多位具名者復電,稱:“前聞諸兄驅逐元惡,為革命進行掃除障礙,已深慶幸。茲悉諸兄更努力建設,期貫徹十余年來未能實現之主義,使革命不至徒勞無功,猶為欣慰。文決日內北上,與諸兄協力圖之。”

何遂生前寫了《關於國民軍的幾段回憶》,文中寫到他和孫岳在陝西為西進的問題發生爭執。他曾告訴我,他對西進抱有強烈願望,孫岳原本也是下了決心的,但各方干擾太多,孫岳變了卦。他們在西安吵得很凶,最終孫岳變了臉,怒斥道:“敘甫,別再鬧啦!你再鬧,我軍法從事!”何遂氣極了,離開第三軍去日本考察。

孫岳放棄經甘肅西進新疆的計劃回到北京,當了直隸軍務督辦兼省長。此時是國民軍最興旺的時候。但國民軍控制北京政權,與國共合作的廣東政府南北呼應,成為全國軍閥勢力的心腹大患。這就促使直系軍閥與奉系軍閥聯合起來對付國民軍。由於軍事節節失利,馮玉祥被迫通電下野,孫岳此時健康狀況惡化,難以支撐(后來,孫岳到上海治病,1928年5月病逝,享年50歲),讓李烈鈞把何遂找來,希望何遂替他“辦理軍隊的后事”。何遂不忍推托,在敗局已定的情勢下就任第三軍代理軍長。

當時,北京古城已被直軍、奉軍包圍。馮玉祥第一軍駐北京的主力是鹿鐘麟部,鹿請何遂出面與直軍聯系,讓直軍開一個口子,國民軍自動撤出古城。何遂兩次冒著生命危險進入直軍防區,面見直軍前敵總指揮田維勤,第二次居然說動了田維勤,和他一起進入北京。田與鹿鐘麟當面商妥,1926年4月,國民軍撤出北京,退守京郊以南口為中心的綿延陣地。國民軍第三軍全盛時號稱10萬之眾,其實大多為無奈而依附的直系舊部,此時紛紛各尋出路。何遂對此不僅不予掣肘,反而盡力給予方便和協助。第三軍核心部隊是孫岳的嫡系徐永昌部,徐率第三軍隊伍參加了“南口大戰”,失敗后,徐投奔了山西閻錫山。至此,國民軍第三軍瓦解。在這個過程中,何遂贏得了“義薄雲天”的好名聲。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