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調任東北邊防軍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的洪學智,不遑寧處,匆匆奔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
1950年10月,洪學智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分工負責司令部、特種兵和后勤工作。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洪學智等協助彭德懷司令員指揮志願軍進行了5次戰役,一直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到北緯三八線以南,震驚了世界。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志願軍沒有任何海空軍的掩護,而美軍掌握著絕對的制空、制海權,敵人每次發動進攻前都實施偵察和狂轟濫炸。因此,確保志願軍司令部、確保彭德懷司令員的安全成為關系朝鮮戰爭大局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黨中央十分關切的問題。中央多次指示要注意防空,保衛司令部和彭德懷的安全。分管司令部安全工作的洪學智,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一天下午,4架美軍飛機在指揮部上空轉了一圈,傍晚時分又來偵察一次。敵人的活動引起了洪學智的警覺。他憑經驗判斷,敵機第二天就會前來轟炸。次日一早,洪學智來到彭德懷辦公室,連推帶拉,把他拉了出來。不久,敵機果然前來轟炸,一枚炸彈正好落在住處的屋頂上。
此后,志願軍司令部每遷移一處,洪學智都立即布置防空和保衛工作,並在第五次戰役前,再一次以自己高度的細心和機警,保証了彭德懷和鄧華等同志的生命安全。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后勤供應工作非常重要。在美國空軍的轟炸封鎖下,后勤運輸極為困難,尤其是跟進保障能力低,團以下單位的戰斗、生活物資均靠步兵攜帶,且大多數時候隻能在夜間活動和作戰,非戰斗減員嚴重,制約著前線作戰行動。當志願軍決定組建后方勤務機構時,彭德懷把這副重擔放到洪學智的肩上,並對洪學智說:“前方是我的,后方是你的,前方后方都要打贏! ”從此,洪學智和我軍后勤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洪學智指揮志願軍后勤人員和部隊指戰員,不顧風雪嚴寒和敵機的狂轟濫炸,克服重重困難,努力保障前線部隊作戰需要。在抗美援朝這場當時被稱為“打鋼鐵”、“打后勤”的現代化戰爭中,彈藥消耗極大,有時一個團作戰,需要兩個團負責運輸作戰物資﹔有時運輸部隊一個排四五十人把物資送上去,隻能剩兩三個人回來。洪學智本人也無數次遭遇敵機轟炸、洪水沖襲、車滑人摔等危險。但是在他的精心謀劃和周密安排下,志願軍后勤指戰員用智慧和勇敢、鮮血和生命,源源不斷把物資運送到前方。
1951年4月下旬,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即將結束時,洪學智奉命回國向周恩來匯報志願軍后勤供應情況,並於五一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盛大的節日慶祝活動。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親自接見了他。在向周恩來匯報時,洪學智說:“現代戰爭是立體戰爭,戰爭不僅在前方打,也在后方打。后方戰爭的成敗決定了前方戰爭的規模和勝負,我們隻有打贏了后方戰爭,才能保証前方戰爭的勝利。后勤要適應這一特點,需要軍委增派防空、通信、鐵道、工兵等諸多兵種部隊。而且需要成立后勤司令部,統一指揮后方諸多兵種的聯合作戰,在戰斗中進行保障,在保障中進行戰斗。 ”周恩來聽后,給予充分肯定。不久,中央軍委作出決定,成立志願軍后方勤務司令部,任命洪學智兼任司令員。
1951年7月,敵人趁朝鮮北方發大水的機會,對我后方發動了一場 “絞殺戰”——空中封鎖戰役,企圖把我軍的后方運輸線徹底切斷。那段時間,敵機經常一折騰就是一天,見到人就猛沖下來掃射,扔汽油彈、化學地雷、定時炸彈、三角釘……晚上是夜航機,炸彈紛紛落下,到處是大火,企圖阻滯我軍行動。
在美軍每天出動900多架次飛機瘋狂轟炸的情況下,洪學智率領志願軍發明了 “片面運輸”、“頂牛過江”、“水下橋”等巧妙的運輸戰術,建立起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沖不垮”的鋼鐵運輸線,把作戰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戰爭結束后,蘇聯組織專家來華專門了解和學習志願軍鐵道兵的經驗,對於“頂牛過江”等發明倍加贊賞。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總部的領導調換過多次,唯獨洪學智始終兼任志願軍后勤部司令員。他領導的后勤部隊保障了前線作戰的物資供應,為奪取戰爭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戰爭中積累的一系列現代化戰爭后勤保障經驗,也成為我軍后勤工作的寶貴財富。彭德懷曾公開說過:“如果真要論功行賞的話,得勛章的,前面應該是洪學智同志……沒有他們的大量的艱苦的后方保障工作,我們就不可能取得這樣大的勝利。 ”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洪學智兩枚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和一枚一級國旗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