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百戰將星 功垂千秋——紀念洪學智同志誕辰100周年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3年02月04日13:48   來源:安徽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投身革命遠離家鄉后,洪學智同志一直思念著故鄉的山山水水,思念著長眠在故土的戰友和親人,思念和關心著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家鄉人民。

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夏,從朝鮮戰場剛剛歸來的洪學智利用赴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之機,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家鄉領導為了保証安全,建議食宿一律安排在區委機關內,並抽調警備大隊負責保衛工作,誰知洪學智輕車簡從,隻帶了一名警衛員回來。他拒絕了縣委的安排,風趣地說:“我這次是請假回來探親的,如果食宿都不在自己家裡,那還叫什麼探親呢?探親嘛,就是要住到家裡去。 ”最后他住在堂弟洪學成家裡。這次回鄉,洪學智共住了20多天,休假期滿,他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故鄉。

到北京工作后,他一直把家鄉人民的冷暖挂在心中。他知道家鄉解放以后,大多數人的生活雖然有所改善,但總的來說,變化不大。經濟基礎很薄弱,交通閉塞,農民收入很低,有的地方還有些人溫飽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嚴重的地甲病。他把家鄉的情況多次向中央和有關部委反映,並親自落實有關具體事務,想方設法為家鄉人民解決各種困難。

1986年4月,年已73歲的洪學智第二次返鄉探親。這次隨他返鄉的有夫人張文、長子洪虎等人。當了解到家鄉還有老百姓未擺脫貧困,溫飽問題尚未解決時,他十分關切地說:“我們黨在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搞活經濟。地方的各級領導都要實事求是地向上級反映老區人民的生活狀況。金寨縣在土地革命時期,有十多萬人參加了紅軍,現在還健在的沒多少了,解放后國家為了經濟建設,又淹沒了十多萬畝土地,十多萬畝經濟林,對國家的貢獻是了不起的。戰爭年代老百姓和紅軍是魚水關系、血肉關系,有很多老百姓為了救護紅軍傷病員,不惜犧牲自己和親人的生命。解放這麼多年,山區、庫區、高寒地區還有些老百姓吃不飽肚子,冬天沒有棉衣、棉被,三九寒天還墊涼席子過冬,還有些農民生了病沒錢治,特別是山區的粗脖子病,還沒有根除,很痛苦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把群眾的冷暖挂在心頭,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針對山區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山區多種經濟。我們大別山到處都是寶,關鍵是要開發好、利用好。如白果、板栗、楊桃、蠶桑、食用菌、桃子、水產品、中藥材,養豬、養牛、養羊、養雞等項目都可以開發,還有我們過去在度荒時吃的那些花花菜、葛粉、蔽粉、苦菜等經過深加工,拿到城裡去賣,都很暢銷。 ”諄諄囑托和殷切期望,滿含著他對家鄉人民的骨肉情懷和深情厚誼。

1988年洪學智在第三次回鄉時,專程視察了他童年時代的第二所母校——雙河職業高中(原新民小學),聽取了縣、鎮教育部門領導和雙河職高校長的匯報。將軍聽后很高興,認為職高的辦學方向很對路,“治窮先治愚”,能為家鄉建設培養各類技術人才。為給學校增添設備、興建實驗樓,1994年9月,洪學智的長子、時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的洪虎專程來到金寨雙河職高了解情況,積極聯系,后由香港恆基集團總裁高敬德先生向金寨捐贈了人民幣200萬元。 1997年初,雙河職高一座嶄新的理化實驗樓建成。為感謝高敬德先生,遂命名為“敬德樓”。

洪學智將軍人在北京心系金寨,時刻把家鄉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多次把金寨縣的貧困情況向中央領導報告,與有關部門通氣,得到國務院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經中央領導同志和中央軍委同意,撥給金寨縣軍用棉被14萬床﹔協同民政部門為金寨人民解決一批錢糧配套的救災項目﹔撥給一些軍隊退役的汽車,幫助家鄉人民搞運輸﹔從撤銷的軍隊醫院中為雙河衛生院充實和裝備了一些先進的醫療器械、救護車等物品。

2002年5月,年近九旬的洪學智將軍偕夫人張文及三個兒子又回到故鄉。他與縣領導商談協調合(肥)—武(漢)高速公路經過金寨縣境的有關事宜。在他的關心支持下,金寨縣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今天,洪學智將軍的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邁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這其中凝聚了洪學智將軍的大量心血!家鄉的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洪學智將軍對故鄉的深情厚意。

不但自己把故鄉人民的生產生活、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洪學智還先后把次子洪豹、三子洪曉獅和女婿劉東明都帶回故鄉,讓他們體察老區民情,接受革命傳統熏陶,並要求他們共同努力,為老區人民的脫貧解困貢獻力量,為家鄉的建設辦些實事、好事。

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叱咤風雲八十載,英名浩氣永相傳!洪學智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為人民解放事業,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洪學智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業績,永遠是激勵安徽人民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寶貴財富,並將轉化為我們貫徹好十八大精神,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美好安徽的精神動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安徽新的更大發展。這是我們對洪學智同志最好的紀念。

(責編:吳斌、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