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張丁:4萬封家書喚起300年民間記憶

芮雪
2013年02月05日08:2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張丁(左)向前來參觀的領導介紹家書展。

  張丁主編的家書圖書。

  2005年4月,一場“搶救民間家書”的文化活動啟動,地點在玉淵潭附近的一座筒子樓裡。年底,因資金緊缺,簡陋的辦公室由兩間變成一間﹔2006年,活動的發起人張丁四處借錢維持家書所耗“開銷”。他陸續給中央、文化部、國家博物館寫信,為家書尋找新的落腳之處,家書命運堪憂﹔2007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接收張丁和他征集到的四萬封家書,期間《收藏界》雜志為家書提供一個暫時的家﹔2009年,四萬封家書正式入駐中國人民大學,並首次舉辦“打開塵封的記憶——中國民間手寫家書展”﹔2012年12月,一千多封家書在中國人民大學新建的博物館裡展出。

  張丁八載奔走,家書命運輾轉,這不僅牽動著幾千顆家書捐贈者的心,更是牽動整個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文學評論家張頤武先生面對征集來的萬封家書,不無激動地說:搶救民間家書的活動,其實是打撈我們一百年來中國人民記憶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家書體現一個聲音,一個活著的聲音,在家書裡面看到的,就是活著的中國……

  源起:隻想做一套書

  當一切塵埃落定,過程中的艱辛與付出就成為一種富有深意的回憶。

  2004年12月10日,時任央視《藝術品投資》欄目編導的張丁在上班路上聽到了一條廣播:美國歷史學者安德魯·卡洛爾發起了搶救美軍戰爭家書的遺產工程,用三年的時間征集到五萬封美國軍人的家書,並精選出200封,編寫了《美軍戰爭家書》……

  一條尋常而容易被許多人輕易掠過的消息,卻讓7年歷史學專業畢業、有著4年史學刊物編輯工作經歷和央視新聞記者出身的張丁的心震動了一下,他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美國人可以做成這樣的家書集,並且數月蟬聯紐約暢銷書排行榜之首,而中國卻較少有這樣有影響力的書?一條新聞,讓他隱約地聞到了一種文化的力量和價值。

  當天晚上,張丁躺在床上睡不著。他接觸過太多的藏家,深知藏寶於民間的道理,隻有民間才有家書最大的庫存,並且生動鮮活,等待開採。

  第二天,張丁激情滿懷地拿出了《關於征集民間家書的設想》,就源起、內涵、征集方法、用途、問題等諸多關鍵方面進行了論証與分析。他想在民間廣泛地收集,不設門檻,在他看來,每一封家書都是獨一無二的歷史,是寶貴的記憶遺產。他相信自己可以用專業的眼光去明辨,再用豐富的社會活動實踐經驗去落實,這件事應該可以繼續推進了。

  最初,他只是想做一套書,不僅是戰爭家書,而是范圍更廣的家書系列。他想在出版物上,附上家書原件電子版,這樣可以真實還原歷史。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完全可以超越前輩安德魯·卡洛爾的,因為安德魯的很多文字是從郵件中得來,他本人並未看到當年戰爭家書的真實原件。

  或許安德魯知道這個工程一定浩大,他巧妙地避開了。而張丁卻一頭扎了進去,沒有想到日后這些累計成山的家書該如何安置成了燃眉之急。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