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密:陳獨秀與中共二大 國共合作與共產國際問題研究

■蘇  杭
2013年02月06日13: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國內外因素的推動促使陳獨秀及中共對國民黨的態度發生轉變

雖然陳獨秀在給維經斯基的信中,提出拒絕與國民黨合作,但實際上從1922年3月起,他的思想已經開始轉變。這一轉變除了與馬林介紹國民黨的情況有關以外,還有兩個因素:一是列寧和共產國際的啟發和推動,二是中國政治形勢的變化。

1919年共產國際成立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已經陸續失敗,形勢迫使列寧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東方這些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1920年七八月間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中系統闡述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理論,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后,民族和殖民地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各國共產黨必須幫助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族解放運動。這次大會通過的《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補充提綱》指出:“殖民地革命在初期並不是共產主義革命,然而,如果它從一開始就由共產主義先鋒隊來領導,革命群眾就將逐漸獲得革命經驗,走上達到最終目的的正確道路。”在革命發展的第一階段,應當是推翻外國資本主義,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如分配土地等。(參見《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文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718—719頁。)列寧的論述和共產國際的文件,明確指出了各被壓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基本道路,指出共產黨在民族民主革命中所應採取的基本方針是“同殖民地和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派暫時合作,甚至結成聯盟,但是不要與之混為一體,甚至當無產階級運動還處於萌芽狀態時,也絕對要保持這一運動的獨立性”(參見《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文獻資料選輯(1917—1925)》第2卷,第143頁。)。在中國,就是聯合民族民主革命的政黨共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產國際召開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由44人組成,其中共產黨員14人。大會根據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闡明了被壓迫民族所面臨的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討論了共產黨人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上的立場,以及同民族革命政黨進行合作的問題。會議期間,列寧抱病接見中國共產黨代表張國燾、中國國民黨代表張秋白和中國鐵路工人代表鄧培,詢問國共兩黨是否可以合作,以推動中國革命發展。

毫無疑問,這次大會對於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黨的領導人陳獨秀認清中國國情,制定正確的綱領,起到了警醒和推動作用。

筆者目前能夠看到的最早顯示陳獨秀對國民黨態度轉變的資料,是1922年3月19日他在上海紡織工會浦東部成立大會上的演說。在這次演說中,他將廣東工人與上海工人作了比較,說:“上海底工廠比廣東多,工人也比廣東多,工會卻比廣東少。廣東已有七十多個工會,都是真正工人所組織的﹔上海隻有四十多個工會,而且‘招牌工會’佔了三分之二。廣東底工人,已有二十分之十二入了工會﹔上海底工人,入工會的還不到四十分之十。”陳獨秀問:“上海工人比廣東多,為什麼上海底工會反不及廣東發達呢?”他的回答是:一方面“廣東工人對於工會都很熱心﹔上海工人對於工會都很冷淡”﹔一方面“兩個地方的政治權力有保護勞工與壓制勞工之分”。(參見《民國日報》副刊《覺悟》1922年3月21日。)這反映出,陳獨秀在列寧和共產國際的啟發下,已經看到了國民黨和共產黨有相同點,這就是保護和支持工人運動。

1922年4月末,陳獨秀、張國燾等為出席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到達廣州。其間,他們與出席社會主義青年團一大的青年共產國際代表達林,共同討論了對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黨的態度問題。這次討論雖然沒有形成一致意見,但絕大多數人都開始認識到,與國民黨合作已經勢在必然,隻不過是如何合作的問題。

1922年五一勞動節,陳獨秀在《先驅》第七號發表《告做勞動運動的人》一文,表明他已初步形成建立“聯合戰線”的思想。文中說:“勞動運動最終目的,自然是要造成勞動者的國家,勞動者的世界﹔但是在這力量未充足的時期,便不得不採取各種和勞動界戰斗力相應的戰略,這應該是注重實際運動的人所能了解的。勞動者在自己階級(即無產勞動者階級)沒有完全力量建設革命的政府以前,對於別的階級反抗封建式的政府之革命黨派,應該予以援助”。

1922年5月23日,陳獨秀在《廣東群報》發表署名文章《共產黨在目前勞動運動中應取的態度》,顯示他關於建立聯合戰線的思想已基本成熟,而且將國民黨列為聯合戰線的主要力量。文章說:“在中國,從事勞動運動的黨派,象共產黨、無政府黨底勢力都還微弱﹔其他政黨,隻有國民黨對於勞動運動表示同情,而且頗有力量。……共產黨、無政府黨、國民黨及其他黨派在勞動運動的工作上,應該互相提攜,結成一個聯合戰線(United Front),才免的互相沖突,才能夠指導勞動界作有力的戰斗。”陳獨秀也認識到,一方面國民黨因為正在進行北伐,從事勞動運動的人數很少,另一方面國民黨員一向有升官發財的傾向,所以他提出:“在這聯合戰線上,共產黨有兩個重大的任務:一是比他黨更要首先挺身出來為勞動階級的利益而奮斗而犧牲﹔一是監督他黨不使他們有利用勞動運動而做官而發財的機會。”

一開始就將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作為使命,提出不與其他政黨合作、獨立從事政治斗爭的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陳獨秀,就這樣被共產國際、列寧、馬林、達林一步步拉回到現實中來。他們終於認識到,與資產階級戰斗、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還是相當遙遠的事情,現實擺在面前的是這樣兩條路:要麼與國民黨攜起手來,共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要麼在黑暗勢力的重壓下孤軍奮戰,共產黨人必須在二者之間作出選擇。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