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2013年02月16日08: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施存統是上海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之一,是中國青年團早期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發起人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大革命失敗后他由於感覺前途無望而脫黨,后來成為民主革命時期的英勇戰士,新中國成立后任勞動部副部長。
《非孝》引發“一師風潮”
施存統是浙江金華葉村人,出生農家,自小好學,母親系書香門第之女,對其影響很大。1917年,施存統在舅舅的資助下,考取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一師的校長經亨頤(廖承志夫人經普椿的父親)是浙江教育界領袖、新派校長。經亨頤廣納賢才,先后聘用了不少進步教師。他們進行教育改革,廢文言文授白話文,開創了浙江教育界的一代新風。
施存統進入一師時,一師已是浙江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他很快融入其中,閱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這些書刊對他影響較大,特別是《新青年》,他認定“凡是《新青年》所說的話,總是不錯的了”。這一時期他的思想也逐漸發生變化,有了改造社會的熱忱和信念。他和俞秀鬆等幾個同學組織了全國書報販賣部,銷售進步書刊,創辦《浙江新潮》,宣傳新思想。對於創辦《浙江新潮》目的,該刊第一期闡述得十分明確——“想把人類從黑暗變為光明,從偽道變為真理,從獸性變為人道”,“促進勞動界的自覺和聯合,去破壞束縛的、競爭的、掠奪的勢力,建設自由、互助、勞動的社會”。
陳望道等新派教師十分欣喜,鼓勵施存統等進步學生多動筆,發心聲。施存統是有心聲要發的。不久,他撰寫的《非孝》即刊登在11月7日出版的《浙江新潮》第二期上。后來施存統講過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一種是思想的啟發﹔一種是事實的刺激。”思想的啟發是受當時新思想的啟發,事實的刺激是他母親的離世。
那年3月間,施存統接到父親的來信,得知母親患了嚴重的眼病。深愛母親的施存統急忙借錢送回家中給母親治病。哪知嗜錢如命、脾氣暴躁的父親不但沒有用這筆錢給母親治病,還百般虐待母親,致使年僅45歲的母親雙目失明而離世。母親的死對施存統打擊很大,也使他開始苦苦思索中國的“孝道”。“經再三思索,認為‘孝’是一種不自然的,單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應該拿一種自然的、雙方的、平等的新道德去代替他。這種新道德,我認為就是出於人類天性的‘愛’”。
《非孝》洋溢著對封建舊傳統的反叛精神,觸動了千百年來人們“三從四德”的傳統觀念,在社會上引起轟動。具有新思想的人把《非孝》比喻為“雷霆風雨”,贊揚它富有“反抗精神”,而守舊者卻認為《非孝》是異端邪說,是顛覆傳統道德標准的“洪水猛獸”。浙江省公署和省教育廳查封了正在印刷的第三期《浙江新潮》,並責令開除施存統,解聘陳望道等4名新派教員,遭到經亨頤拒絕。
1920年2月9日,省教育廳利用學生放寒假之際,免去經亨頤校長職務,同時規定教師須經新校長的聘請方能繼續留任。杭州學聯理事長、一師學生宣中華得知情況后馬上聯絡師生提前返校,向省公署和省教育廳請願,要求收回成命。“一師風潮”由此掀起。學生的要求遭到拒絕。北平的北洋軍閥政府也發出“查禁《浙江新潮》”的電報,責令警察廳逮捕寫“反動”文章的師生。施存統潛離杭州躲避風頭。
3月28日,杭州學聯發動4000多名學生舉行請願游行,支援一師學生的斗爭,遭到省長衛隊的阻攔和鎮壓,幾十名學生被打傷。當晚,杭州學聯通電全國教育界、新聞界,請求社會輿論的聲援。29日,省公署悍然派出500多軍警包圍一師,企圖以武力解散學校。一師師生不畏強暴,勇敢地與軍警在操場對峙。一師師生英勇無畏的斗爭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各界及海外僑胞的聲援終於迫使當局撤退軍警,收回解散一師的成命,派來能堅持經亨頤改革方針的校長姜伯韓。“一師風潮”終以學生的勝利而告終。施存統因此一舉成名。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