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事求是,內容中肯有理
不管運用多少修辭手法,採用何種表達方式,語言藝術的最高境界仍然在於自然真實。劉少奇在天津能夠很好地處理勞資矛盾,歸根結底在於他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對工人、資本家實事求是的真誠言語表達。對於天津剛剛接收,暫時還沒有條件改善工人生活的情況,劉少奇在4月24日天津市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目前是軍事時期,經濟困難,提高工人生活水准暫時還不可能,但將來一定能提高,共產黨也一定幫助提高。今天不可能提高,有的要暫時忍耐痛苦,應向工人說明,請他們原諒。將來按照生產發展情況可以逐漸提高。”〔8〕劉少奇的這番話是建立在當時政府困難、工作尚未完善的事實基礎上,在於指明現狀,要求干部對工人群眾採取真誠、務實的工作態度,引導工人面對現實,從根本上糾正工人中存在的“左”的傾向。在與工人溝通中,劉少奇除引導工人正確地與資本家進行斗爭外,他還指出:“今天我肯定地向你們說:工人們一定要改正這些過‘左’的、不合理的錯誤,如不這樣,一定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就是工廠關門、倒閉、生產降低、工人失業……”〔9〕使工人明白了當時資本主義經濟存在的必要性。在對資本家的講話中,劉少奇提出應承認有些工人的“要求過高”,使得資本家們“很難辦”,但這是“部分的,不全面的”。並且,工人們的斗爭,大多是因為資產階級存在對工人的欺壓行為。他實事求是地指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在今天不可能根本解決,“隻能設法緩和一下”〔10〕。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必然在新民主主義階段長期存在。資本家應本著“勞資互利”的政策,尊重工人,適當提高工人待遇,才能達到共贏的目的。從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劉少奇的講話求真務實,中肯有理,始終以天津城市生產的恢復和發展為中心,既顧及到工人們目前的生活狀況和情緒,又考慮到資本家為謀求發展的實際情況。他的講話實事求是、誠懇有理、讓人信服,即使在今天看來,我們也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並為如何進行有效的言語溝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邏輯縝密,分析深刻透徹
語言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就使得語言的內容分析深刻透徹,也使聽者易於接受和理解。劉少奇的語言邏輯縝密,層層遞進,是交際語言學的典范。以其4月24日《在天津干部會議上的講話》為例,劉少奇以6個設問句貫穿全部講話,自問自答,體現出他對天津市應以何種路線發展城市生產、如何處理勞資關系、如何進行城市工作這些關系的有力把握。這6個設問句是:“管好天津、改造天津用什麼辦法呢?我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已有決議,就是必須誠心誠意地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11〕首先提出總的路線、辦法。第二,“依靠工人階級,團結其他勞動群眾,爭取知識分子,爭取盡可能多的能夠跟我們合作的自由資產階級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們方面干什麼?就是要和帝國主義、國民黨、官僚資產階級作堅決的斗爭……恢復發展城市中的生產事業”〔12〕。由第一個設問引出在城市建設中應該注意和資本家合作,第二個設問則是說明了為什麼要依靠資本家。第三,“今天的重點是聯合還是斗爭呢?今天的重點是聯合自由資產階級,而不要把重點放在斗爭上”〔13〕。這個設問則是緊跟第二個設問如何和資本家進行合作而來的,提出以“聯合”為重點的合作策略,同時為下面講話中指出如何把握聯合和斗爭的關系做出鋪墊。第四,緊承第二個設問中提到的發展生產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應如何做呢?毛澤東主席要我們從四面八方努力,四面八方照顧到,以實現發展生產的目標” 〔14〕。這裡,劉少奇引用毛澤東的話提出“四面八方”政策,進一步深入分析天津生產的恢復為什麼要遵循這一原則。在提出這一政策的基礎上,劉少奇具體論述了天津城市工作應如何開展,也就是最后一個設問:“今后天津市的工作如何做?我們要進行以下的工作。”〔15〕至此,這次講話的主要脈絡一一呈現,劉少奇的講話可謂步步緊扣,從提出問題到如何解決問題,層層深入,分析透徹。承接第六個設問句,劉少奇提出從四個方面開展天津的城市工作,並且在第四點中提出八個小點,使用這樣層級制的語言邏輯,使得文章更具條理性,也突出了每段講話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