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兵團精神與延安精神的比較研究

郭新萍
2013年02月20日10: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兵團精神是對延安精神的繼承和發展

(一)兵團精神繼承和發展了延安精神中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內涵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在戰爭年代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培育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民族精神。1941∼1942年,解放區面臨著嚴酷的軍事斗爭和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毛澤東說:“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國民黨用停發經費和經濟封鎖來對付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是餓死,困死,還是解散?毛澤東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為了戰勝困難,黨領導抗日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並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不僅粉碎了敵人的軍事封鎖,而且粉碎了敵人的經濟封鎖,創造了偉大的延安精神,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20世紀的前50年,新疆被西方人稱為“中世紀”,社會形態落后,生產力極其低下。新疆和平解放后,十幾萬駐疆人民軍隊軍糧何來?駐居何處?隻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人民解放軍發揚南泥灣精神,深入亙古荒原,從將軍到士兵,風餐露宿,挖穴而居,喝鹼水,吞麥粒,全部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中。“當年南泥灣,荒山變良田﹔今日戈壁灘,赤手建家園。”兵團人以南泥灣精神為傳家寶,並依靠這種精神,在戈壁灘上艱苦創業,扎下了根。昔日荒蕪蒼涼、渺無人煙的戈壁灘變成了棉海無垠,稻麥飄香,牛羊遍地,林木成行。

1952年4月6日,毛澤東在《關於西藏工作方針的指示》電文中指出:“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細算,自力更生,生產自給,現在他們已經站穩腳跟,取得了少數民族的熱烈擁護。” 兵團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精神,是延安精神在新中國屯墾戍邊實踐中的進一步發展。

(二)兵團精神繼承和發展了延安精神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髓

延安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站在全局的高度,始終堅持以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為最高准則,積極爭取外援而絕不依賴外援,最終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美國曾派觀察組到延安。這個觀察組這樣評價延安人:“延安使得美國人不可思議的有三點。一是延安人對金錢不感興趣,美國飛機經常往返印度、重慶和延安,延安沒有一個人托過飛機乘務員帶外面花花世界的任何東西。二是延安人待人接物不尚虛文,和一般中國人愛講面子的傳統不一樣。三是延安人沒有開口要美援。”

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是全世界唯一一座由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在戈壁灘上建起的花園城市。它以不屈的風骨、創新的精神,開拓的意識成為新中國屯墾戍邊的成功典范。1978年9月,來自秘魯等7個國家的17位治沙專家來到兵團150團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在考察林業后,一位秘魯專家說:“沙漠在許多國家存在,至今沒有得到解決,這次到中國看到你們防止沙漠化的措施,才找到了解決的途徑。”同行的許多專家一致稱贊“這是一個奇跡”。

這些只是兵團的縮影。兵團的廣大職工正是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經過艱苦奮斗、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戰勝自然,改變了這裡的生態環境,把茫茫沙漠變成了片片綠洲。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