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

趙 賡

2013年02月27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井岡山逗留期間,毛澤東的情緒非常好,常和人談起當年井岡山的斗爭,一談往往就是一兩個小時。他工作時間安排得十分緊湊,凌晨兩三點鐘房間裡的燈還亮著。他不斷地向當地干部了解這裡的建設和人民生活情況,問及這裡的水利情況、公路建設以及茨坪各項新建筑。聽了人們的介紹以后,毛澤東高興地說:“幾十年了,井岡山變化很大。”

毛澤東特別懷念袁文才和王佐兩位革命烈士,肯定袁、王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貢獻,並特意抽出時間專門接見袁、王二位烈士的遺屬。當他跟袁文才的遺孀謝梅香見面時,未待有關人員介紹,他就認出來了,叫了一聲“袁嫂子”,謝梅香老人眼淚“嘩”地流出來了。他見謝梅香哭,自己也很難過。當年,他在閩西,聽說袁文才、王佐被錯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心神總不安寧,他跟袁、王的感情是很深的。30多年過去了,千言萬語難以訴說。毛澤東緊緊地握著謝梅香那雙顫抖的手,神情格外凝重。

毛澤東還特別叮囑隨行工作人員,輪流到大小五井、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參觀,參觀后要向他匯報。井岡山管理局領導同志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陳列大綱呈上給他審閱,他閱后很滿意,說:“是這樣的。”

5月27日,毛澤東在汪東興、張平化等人的陪同下,手持井岡山的竹杖,向井岡山賓館的后山登攀。他爬上山坡,高興地舉起手杖,寓意深長地說:“這東西是好武器,平時可以幫助我們走路,壞人來了可以用它自衛打擊敵人。”毛澤東談笑風生,健步向前。井岡山陪同的同志告訴他:“毛主席,那邊沒有路了,不能去了!”毛澤東微笑著說:“路是人走出來的嘛,我就不相信這裡的山沒路,有山必有路。”說著,他揮起竹杖撥開荊棘繼續往前走,給隨從人員踩出一條小路。

晚飯后,毛澤東經常由汪東興、張平化、劉俊秀等陪同外出散步,一邊漫步,一邊漫談。

毛澤東深情地說:“我離開井岡山已經36年了,這次舊地重游,心情特別激動,為了創建這塊革命根據地,不少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就想回井岡山看一看,沒想到一別就是36年。”對這次重上井岡山的生活安排,他說:“今天井岡山各方面比起36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車,住樓房,吃飯四菜一湯,穿的是干淨整齊的衣服,真是神氣多了。我相信,井岡山將來還會變得更好,更神氣。但我勸大家日子好過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要丟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丟了。”

從5月22日到29日,毛澤東在井岡山共住了7天。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井岡山是一座好山,風光好,風景好,空氣新鮮,是健身、休息的好地方,我們已經住了7天了,該走了!”

這七天時間,每到夜闌人靜之時,毛澤東總在賓館寓所裡來回踱步,沉吟不已。他以憶往昔、抒豪情的海闊心胸、浩然情愫,結合自己重上井岡山所見所感,填寫了兩首詞: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念奴嬌•井岡山

參天萬木,千百裡,飛上南天奇岳。故地重來何所見,多了樓台亭閣。五井碑前,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江山如畫,古代曾雲海綠。

彈指三十八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礡。一聲雞唱,萬怪煙消雲落。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