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張敬華
2013年03月01日08: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二、服從的組織關系是陳獨秀被右傾的根源
(一)聯共(布)、共產國際對中共的集權制領導
共產國際建於1919年。1922年中共加入共產國際,在組織關系上,作為共產國際的基層組織,中共必須絕對服從共產國際的領導和指示。而蘇共和斯大林凌駕於共產國際之上,把共產國際變成服務於蘇聯利益的工具。中共中央實際上處於聯共(布)和共產國際的雙重指導之下。
聯共(布)雖然是指導中國革命的實際決策者,但作為中共的直接領導者,共產國際在中共的一些重大決策中,仍然起到了主導作用。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變化發展,共產國際的指導政策搖擺不定,另外駐華代表和顧問也常常因為彼此意見分歧而產生矛盾。但這種服從的組織關系無一例外地左右著陳獨秀和中共中央的決策。在嚴格的紀律和高度集中的組織體系下,作為共產國際支部的中國共產黨沒有真正的獨立自主的權力,隻有被動地執行共產國際的決議。
(二)聯共(布)、共產國際駐華代表對中共的強加式指導
聯共(布)、共產國際幾乎包辦了中共成立初期的全部事務。“聯共(布)就中國革命問題曾專門開會討論122次,做出決定738個。”其駐華代表常常無視中共的獨立性,粗暴干涉甚至直接決定中共有關事務。無論是聯共(布)的加拉罕、鮑羅廷,還是共產國際的馬林、維經斯基,都曾插手過中共中央的決策。鮑羅廷更是附和孫中山的提議,同意設立“國際聯絡委員會”以“盡力弄清共產黨對國民黨之態度”。為此,陳獨秀致信共產國際遠東部表示:“中國無產階級、中國國民革命應當採取聯合行動的策略,而共產國際代表同中共也應對國民黨採取共同行動。然而鮑羅廷同志從不同我們黨協商,好像在中國不存在共產黨”。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常常對中共頤使氣指地發號施令。1926年6月,以維經斯基為代表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在上海成立,直接指導中共中央的工作。甚至連他們自己也擔心“遠東局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最主要危險,是它可能變成中國黨的第二個中央,取代實際上的中央委員會,從而破壞黨的正常發展”。這樣的指導使黨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權力, 在組織原則的束縛下,中共隻能被動地貫徹執行來自聯共(布)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大革命后期的“三大退讓”,制定者均為蘇聯及共產國際代表。正是這些錯誤的指導,使國民黨極右勢力日益囂張,最終導致大革命失敗。對於大革命的失敗,蘇聯和共產國際應負有最主要的責任。
面對大革命的失敗,蘇聯和共產國際卻歸因為“中國共產黨的現今的領導機關,近來曾犯了一連串的重大的政治錯誤”,執行“逼迫群眾后退的路線”以及“黨的領導之機會主義”。矛頭對准陳獨秀。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