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放軍公開番號的背后故事 什麼叫集團軍?

2013年03月13日09:29   來源:人民網-國家人文歷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985年的裁軍就是徹底的遣散、合並到別的單位,這也是無奈。因為到了1985年,全國到處都是人滿為患,把一個成建制的部隊拉去,地方上承受不了。拉去農墾?干部戰士也不干。1997年裁軍,很多部隊轉成武警,這個也是需要的。現在高技術戰爭條件下,陸軍保留那麼多部隊,沒有太大用處。美國陸軍才十個師,十個師打遍全球。現在的戰爭,空軍起主導,陸軍就是打掃戰場。但是國內治安很重要,隨著形勢的發展,國內不安定因素也在增長,因此武警部隊適當的加強是必須的。現在武警是雙重領導,首先歸中央軍委領導,同時還歸公安部門領導。

國:現在人民解放軍的十八個集團軍裡,一野有一個軍,二野有四個軍,三野有五個軍,四野有七個軍,屬於華北軍區的有一個軍,這樣的分配背后有什麼玄機?

徐:四野的部隊保留比較多,主要是四野戰斗力強。遼沈、平津都是四野打的,因此,部隊保留得比較多些。現在看,一野保留得少。1953年,就剩一個軍了。這裡也沒有什麼玄機,主要是戰略位置和財政兩條決定的。一野部隊在西北,原來有七個軍。西北是全國最窮的地方,養不起部隊。另外,在戰略上又是大后方,背靠蘇聯,沒有對手,因此就大批裁撤了。一野的部隊確實是叫人感嘆,解放戰爭是作戰條件最苦的,吃的用的都是最慘的。解放之后,又是裁得最多的,轉業安置又是最差的。一野大部分官兵都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油勘測部隊,投入建設、開發大西北。相反,二野、三野保留的部隊比較多,主要因為他們所駐的地方,西南和東南,比較富庶。另外,戰略地位重要,二野的部隊駐在西南的,13軍,14軍,始終是在西南前哨,歷來很重要。東南又對台灣,肯定不能裁撤。

華北的部隊帶“六”字頭的軍,主要是1985年時被裁撤。華北的部隊,解放初期保留得比較多。在五大野戰軍裡面華北的部隊原來並不多,本來數量少,還保留最多,很多人就有意見。為什麼保留比較多?一個原因是華北部隊主要是駐在北京周圍﹔另一個原因是華北軍區的兩個兵團在朝鮮,沒法裁。當年有山頭主義的因素,因此,1985年裁撤的“六”字號比較多,也是為了照顧點其他部隊的情緒。

到1997年裁軍,已經沒有山頭主義的影響了。主要是軍委和各軍區之間平衡考慮。1985年,中國和蘇聯尚未完全緩和,所以北京軍區保留的部隊比較多一點,1997年時,跟俄羅斯的關系已經恢復,北方沒有必要保留那麼多部隊,所以北方部隊多裁一點。原來北京軍區的五個軍裁成三個軍。

為什麼1997年,又要大裁軍呢?這跟海灣戰爭有很大關系。海灣戰爭証明現代化的戰爭中,陸軍的數量已經不重要了,陸軍更強調質量,要精干化,搞那麼龐大的陸軍已經沒有多大用處。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