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文人”陳毅與徐志摩的“交鋒” 

散 木

2013年03月14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19年,陳毅赴法國勤工儉學。其過程是:“十月到馬賽,同年底到巴黎,一直到一九二一年十月回國。在這兩年中,我開始研究社會主義理論,並注意當時俄國革命的情形,同時廣泛地閱讀法國的文學作品,特別喜歡盧梭和雨果的著作。”

  值得注意的是,陳毅旅法時期開始大量進行文學創作,當時他的文學作品如詩歌,以及通訊、雜感等,陸續發表於上海、北京的報刊,儼然成了一個文人。

  1923年春,陳毅回到重慶,在《新蜀報》任主筆。這年秋天,他又赴北京,在中法大學讀書。后來他回憶說:“這時期,我仍然沒有放棄對於文學的愛好。我從事翻譯法國的文學作品,也另用筆名寫了許多詩歌和小說。我企圖用馬列主義的觀點來影響中國的文學。我曾經發表過下面幾篇文章:(一)論勞動文藝﹔(二)對羅曼 羅蘭及其英雄主義的批評﹔(三)對法朗士的批評﹔(四)對巴爾比士著作的介紹﹔(五)在列寧逝世紀念日與徐志摩的爭論。”這是一段特殊的經歷,也是陳毅才華橫溢的青年歲月,他已經十分自覺地將馬克思主義融入文學創作和評論當中,也是他投入革命實踐之初的熱身和練筆。

  陳毅對此還回憶說:“當時,黨的經費困難,黨員要資助黨,還要幫助困難的同學。我隻好賣稿子,和鄭振鐸等文化人發生了聯系。但報館撰文常苦於無固定的收入,生活很清苦。”陳毅當年的文稿,多發表於《小說月報》和《晨報》的副刊《文學旬刊》《晨報副鐫》,一些政論性的文章則多發表於邵飄萍創辦的《京報》及其副刊《民眾周刊》《京報副刊》等,此外還有《烈火》半月刊。
 

王統照介紹陳毅加入文學研究會


  陳毅當時與許多作家和報人有過接觸,除了邵飄萍、孫伏園、鄭振鐸等,還有王統照。王統照當時是《文學旬刊》的編輯,陳毅對他一直保留著溫馨的回憶。

  1946年,陳毅在接待來訪的美軍雷克上校時回憶起了往事。他說:“我的興趣不在軍事,更不在戰爭,我的興趣在藝術,我願做記者,我喜歡寫小說。”1923年他在北京時,經旅法的學友顏昌頤、蕭振聲介紹,由中共北方區委批准,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共黨員。在那時,陳毅由於碰到適宜的環境和相對充裕的時間,重溫舊夢,又一心“向往著做一個文學家”了,恰好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以初識著名作家王統照。

  1924年秋,經旅法友人金滿城的介紹,陳毅結識了王統照。不久,王統照又先后介紹金滿城、陳毅加入了當時全國著名的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此外,陳毅的許多作品,如短篇小說《報仇》《十年的升沉》,白話詩《春光》《游雲》等,經過王統照的修改,一一發表於《晨報》的副刊上。隨之,陳毅的文學創作活動也進入了高峰。一晃30年過去,陳毅與王統照於1954年夏得以重逢。此時的陳毅已是坐鎮華東的共和國的一位軍隊統帥了,而王統照時任山東省文化局長、省文聯主席。兩人相見之后,王統照激動不已,隨即寫了《贈陳毅同志》詩四首: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毅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