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木
2013年03月14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52年7月,陳毅赴浙北德清莫干山探視病友,小住十日,因“喜其風物之美,作《莫干山》七首”,如:“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綠海,風來鳳尾羅拜忙。小窗排隊長。莫干好,夜景最深沉。憑欄默想透山海,靜寂時有草虫鳴。心境平更平。”陳毅的這一組精美的小詩被郭沫若看到了,郭讀后,喜不自禁,隨即以一首七律《贈陳毅同志》表達讀后的感佩之懷:“一柱天南百戰身,將軍本色是詩人。凱歌淮海中原定,坐鎮滬淞外患泯。贏得光榮歸黨國,敷揚文教為人民。修篁最愛莫干好,數曲新詞猿鳥親。”陳毅見之,“久欲回答,每每因不能成篇而罷”。
直到1957年5月,陳毅再讀郭沫若的《五一節天安門之夜》,頓時詩意盎然。他甚至拋開一向嫻熟的格律詩的形式,“特仿女神體回贈”,是為新體詩《贈郭沫若同志》,其曰:“我早年讀過你的詩集《星空》,《天上的街市》那首詩曾引起我的同情。……從前你從人間想到天上,現在你從天上想到人間﹔這不是你故意顛倒,而是幾十年的人間改造有了分曉。……沫若同志,你,人民的詩人,你三十多年前寫的《鳳凰涅槃》,預先歌頌了新中國的誕生。今后三十年還需要你,歌唱不停。”
1961年,陳毅利用孩子陳丹淮將赴東北學習之機,寫就《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一詩,以為詩教。他寫道:“小丹赴東北,升學入軍工。寫詩送汝行,永遠記心中。汝是黨之子,革命是吾風。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汝要學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學技術,專業應精通。勿學紈绔兒,變成白痴聾。”
詩歌,乃至文學,對陳毅的一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這不獨滋養性情,而且全方位地貫穿於他人生的方方面面。
上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