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財政 身先士卒
轉移途中 死裡逃生
隨著全面內戰爆發,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並,成立了華東野戰軍。當時的山東,正碰上百年不遇的飢荒,災民流離失所。此時,曾山主管華東局財委工作,負責搞經濟,支援前線,解決新四軍的軍需供給。當時部隊日常生活處於極度的困難中,缺吃少穿,連高粱米、地瓜干都吃不上,隻能吃槐樹葉、野菜。曾山、鄧六金和局機關所有人一樣,臉部浮腫,腰都挺不直。在這種情況下,曾山和華東局財委開會決定,每一個人要節約4兩糧食,用於救濟受災的農民。曾山還專門對出去挖野菜的戰士交代說:“我們部隊盡量吃樹葉,要把好一點的野菜留給農民。”
蔣介石全面進攻解放區失敗后,便對山東解放區開展重點進攻,山東的局勢變得異常緊張。此時的華東局在發展生產、土地改革的同時,還要尋找戰機,伺機作戰。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華東局決定將在山東的一些主要黨政軍領導干部的家屬轉移到由蘇聯紅軍管轄的大連去。
1947年7月的一天,鄧六金一行,從萊陽經文登、石島,前往大連。在石島,由於國民黨的軍艦嚴密封鎖了海面,山東和大連的海路被切斷。她們在石島的小船上住了一個月。為了不影響隊伍從威海去大連,身懷六甲的鄧六金決定到當地老鄉家待產。可在老鄉家剛住了一天,鄧六金就待不住了,她覺得隊伍才是她的家,是她工作的地方。想想自己離生產還有兩三個月,鄧六金便謝絕了老鄉的挽留,問清路線,一個人朝威海方向走去。走了不久,她就出血了,血順著腿往下流。她走一段,歇一會兒,再堅持走,后來昏倒在路上。不知過了多久,幾個山東老鄉發現了她,得知她是解放軍,要到威海碼頭去。老鄉們砍了樹枝,扎了個擔架,硬把她抬到了威海的碼頭,讓她回到了隊伍。船在開往大連的途中,一會狂風大作,一會濃霧彌漫,一船人飽受顛簸,精疲力盡。鄧六金肚裡的孩子也被折騰壞了,迫不急待地要鑽出來。由於難產,鄧六金疼痛難忍,卻不敢叫出聲來,怕被敵人聽見,隻好用力地抓住地上的繩子。由於失血過多,她幾度昏迷。后來鄧六金回憶說,真應驗了一句老話“婦女生孩子是一隻腳在棺材裡,一隻腳在棺材外”。
孩子終於生下來了,但孩子的哭聲難免會驚動附近軍艦上的敵人,這樣就會殃及全船人。為了整船人的安全,鄧六金准備承受常人難以置信的痛苦,把嬰兒扔向大海!李堅真大姐見狀,果斷地制止,這才保住了這條弱小的生命。為紀念這次生與死的考驗,孩子取名叫海生。
1948年春,華東野戰軍解放了濰坊,不久鄧六金帶著3個孩子從大連回到曾山身邊。曾山在濰坊、濟南是負責接收工作,在人們看來“接收大員”可是“財神爺”,那時接管的物資還是很多的,吃的東西也很多。但他在大會上宣布:堅決不能動一分一厘的物資,誰動處分誰,更不能隨便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這位“接收大員”連一點兒細糧、肉都不吃,怎麼苦就怎麼過,每天仍然是地瓜干、野菜。有一次,曾山胃出血,經醫生診斷,是“白薯吃多了,胃酸太多,導致胃潰瘍引起的大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