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抗戰勝利后中共嘗試有償征購地主土地

彭厚文

2013年03月19日08: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有償征購地主土地設想的放棄

1947年2月27日、28日,國民黨當局分別通知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辦事處,限3月5日前撤離全部人員,同時封閉了《新華日報》。中國共產黨認為這“表示蔣方已經決心最后破裂,放手大打下去,關死一切談判之門”。

緊接著,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又集結重兵進攻陝甘寧邊區,並佔領了延安。

隨著和談希望的最后破滅,中共的土地政策發生了變化。為了最大限度地動員解放區的農民支持和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戰爭,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中共徹底否定和放棄了有償征購地主土地的設想,而代之以激烈的、徹底的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政策。

1947年5月1日,劉少奇在轉發薄一波關於晉冀魯豫區土地改革情況報告的批語中,對該區通過清算斗爭,把地主土地財產全部搞出來,直接、平均分配給農民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這個報告是很好的”,“晉冀魯豫農民群眾的徹底的革命行動,應給我們全黨各級領導機關及領導同志以嚴格的、有益的教育,証明我們許多同志對於群眾運動的顧慮、懼怕、不敢放手,因而在指示和決定上規定一些限制和阻礙群眾行動的辦法是錯誤的”。“這種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必須迅速糾正才有利於運動。”

那麼,哪些辦法是錯誤的呢?批語指出:“對於地主,必須根據全體農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眾的意見來處理,對於中、小地主及抗日地主、干部家屬地主的照顧,必須是出於群眾的自願,由領導上規定要留給這些地主多於中農一兩倍土地的規定是錯誤的。”這實際上否定了有償征購地主土地的設想。

劉少奇的批語是一個標志,它表明中共至此完全放棄了有償征購地主土地的設想,而轉向以沒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的政策。

抗戰勝利后,中共有償征購地主土地的設想和嘗試,與當時中共爭取與國民黨合作,和平民主建國的大方向是一致的。由於國民黨破壞和平談判,發動全面內戰,中國沒有走上和平發展的道路,因而有償征購地主土地也沒有得到普遍的實施,隻成為了中共領導的土地改革歷史上的一段插曲。

上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