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圖書連載>>李瑞環《看法與說法》

李瑞環《看法與說法》: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又改變了人

2013年03月27日10: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對環境衛生需要進行系統的治理。

我市的市容衛生工作有很大的進步。這一點,不論是天津人還是外地人,都有同樣的看法。但是,仔細地看一下,特別是到偏僻的地方看一下,還有很多死角,還有很多非常不像樣子的地方。目前的狀況是,一促就變,一抓就好,一鬆就臟。在對環境衛生意義的認識上,在組織、體制、管理上,都存在著一些問題,還需要進行系統的治理。

第一,要抓臟源。環境衛生光你臟我掃不行,必須查臟源,研究臟源,從根上抓起。臟源究竟有多少,要搞清楚,有針對性地根除。不然的話,環衛工人再使勁,人增得再多,他越不在乎,反正有人拉。臟源不根除,環境衛生問題總也解決不了。第二,要抓風氣。要改變人們不講衛生的壞習慣,養成講衛生、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形成自覺,形成社會風氣。要由小抓起,由中小學、幼兒園抓起,從小養成講衛生的習慣,每個人既是遵守紀律、講究衛生、文明禮貌的小模范,又是對社會衛生的監督員,小孩監督大人,小孩帶動大人。“子教三娘”嘛!第三,要抓改革。結合整個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改革環境衛生的管理體制,核心是一包到底。把全市的統統包下來,每個片、每個街道都有人包,包括“門前三包”,包到人頭上,挂牌負責,處處定專人,塊塊地方都有人管。第四,要抓宣傳。要堅持經常宣傳,形式靈活多樣,形象,具體,如編些提倡講衛生的小故事,演一些諷刺不講衛生的曲藝、相聲,搞個錄像,誰吐痰,叫他拿手絹擦了,罰了錢,小孩鞠個躬,說聲“謝謝伯伯,今天你支持了我的工作”,在電視台播放一下。也可以編些小節目、小戲劇,組織少年兒童演出﹔編些歌,讓孩子們從小就唱。使講衛生深入人心,形成社會風氣。第五,要抓設施。一叫齊備,二叫實用,不一定隻追求什麼先進的。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財政、三項費用和各區財力等多種渠道集資,使我們的環境衛生設施做到齊備、實用。第六,要抓科研。要使環境衛生的治理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條件,既不遷就目前的落后現狀,又不脫離我國的實際情況。包括垃圾的集散、運輸、處理等等,都要研究。把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園林綠化等幾方面的工作結合在一起,以環境衛生為主,組織一個科研部門,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第七,要抓組織領導。現在主要的問題不是沒有領導,而是多頭領導﹔不只是多頭領導,而是誰也不去領導﹔不是不想領導,而是誰也領導不了。現在我們的經費不夠用,但主要用於機構、人員的開支上了,而業務費用則佔的比重不大。如何把現有的主管機構集中起來,減少頭緒,形成力量,是個重要問題。現在很多事情沒干好,有的是因為我們機構不齊全,有的是因為機構不適應,有的是因為機構太多。現在是誰也管不了誰,沒有一個捏總的,“八國聯軍”,沒有總司令。這個問題需要很好地研究解決。第八,要抓立法。要把這幾年來在市容衛生方面的經驗、所遇到的問題總結一下,看得准的,集中起來,歸納幾條,簡明扼要,形成條文。有的可作為市政府的暫行規定,有的報市人大常委會批准實行。今后,市容委、環衛局、環保局要真正成為市的辦事機構,主要力量是對各區的組織、監督、檢查,總結經驗,表揚批評,搞科研,搞立法。

《在天津市市容衛生座談會上的講話》(1984年8月10日)

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又改變了人。

天津確實變了。

天變青了——多年來,在天津上空盤旋著黑、白、黃三條“巨龍”,烏煙瘴氣,灰塵滾滾。如今三條“龍”俯首就擒,煙塵為之一掃。尤其是隨著煤氣化和熱化的實現,“龍子龍孫”將遭到毀滅性的圍剿,那時“玉宇澄清萬裡埃”,天空將會更加清新明朗。

地變綠了——以往,天津缺樹木,少花草,光禿禿,灰溜溜。如今,海河兩岸修成了公園,住宅樓間搞起了庭院式的小區綠化,“桃柳堤景色宜人,秋實園繁花似錦”,綠化覆蓋率成倍增加。

房變多了——昔日,危陋簡房比比皆是,地震使70%的房屋遭到損壞,一度臨建棚“拆得沒有搭得快”。五年來,修建了1600多萬平方米住宅,臨建棚不見了,“三級跳坑”改造了,幢幢新樓拔地而起,上百萬居民遷入新居。

路變寬了——以前,城市路面狹窄,卡口重重,“坐車沒有走路快”,成了天津的“一大怪”。現在,寬闊道路逐漸增多,座座新橋橫跨海河,堵頭卡口陸續開拓,交通管理初見效果,行路難的問題得到了緩解。

水變甜了——前些年,天津有一怪,叫做“自來水腌咸菜”。說自來水可以腌咸菜有點夸張,但確實是喝也難受,不喝也難受。喝,苦咸難咽﹔不喝,渴得難熬。引灤入津后,天津有了穩定的水源,人們喝的水清甜了。

害變利了——過去,工業污水缺乏治理,生活污水缺少出路,有些地方臟水四溢,臭氣熏天。如今建成污水處理廠,使城市1/4的污水得到處理,還可以用來灌溉農田,造福人民。

臟變淨了——前幾年,天津的臟亂全國聞名,大街小巷亂潑、亂倒,公共場所又臟又亂,許多企業、機關亂堆亂放、污垢滿地。這幾年,開展講文明搞衛生活動,企業、車間講淨化,廠區搞美化,實現了花園化。

破變好了——天津很多名勝古跡幾經滄桑,破爛不堪,群眾不滿,游人掃興﹔一些舊租界的小洋樓年久失修,面貌全非,拆了可惜,留著堵心。如今,薊縣古長城重展雄姿,天后宮、文廟、呂祖堂、廣東會館修葺一新,仿清建筑的古文化街即將建成開業,具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的小洋房,經過修整又重現它多姿多態的風採,裝點著社會主義津門。

難變易了——新建了大批商業網點,開辟了農貿市場,買東西不那麼難了﹔地鐵通到西站,增添和延長了一些電、汽車路線,增加了出租汽車,乘車也不那麼難了﹔修公廁、改水廁,如廁不那麼難了﹔第三產業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便多了。

城變美了——長期以來,人們說天津是個工商業城市,不講文化,說不上“美”字。經過這幾年的建設、整修,人們發現天津開始美了。房屋由兵營式的單一面貌,開始講究高低有別,錯落有致,色調和諧,風格各異﹔街道兩旁的“破爛圍裙”、斷壁殘垣,進行了拆建、整修,青磚紅牆交相輝映,白色窗櫺新穎別致,圍牆護欄玲瓏剔透,花壇綠地點綴其間,街道也顯得寬闊舒展了。新建的食品街、文化街、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海河游樂場等等,更為天津增添了景色。

優美的環境陶冶了人們的情操,使人們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人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產生了作為一個天津人的自豪感,改變天津環境面貌的自覺性、積極性更加提高了。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又改變了人,人又去改變環境。現在,建設天津、整治環境,比以前容易多了。我們的領導要認清這個非常難得的形勢,乘勢而上,把工作搞上去。

《在天津市第六次環境保護會議上的講話》(1985年12月9日)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