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左權是抗戰時期陣亡的八路軍的最高將領,犧牲時的職務是八路軍副參謀長,曾被國民政府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軍銜。為了紀念他,他犧牲所在地山西省遼縣改名叫左權縣。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左權當年曾被打成“托派”,甚至連馬夫都能參加的黨內會議他都沒有資格參加,而受到的“留黨察看”處分直到他犧牲40年后才被取消。
毛澤東稱他為“我的湖南小老鄉”
左權,原名左紀權,幼名自林,號叔仁,1905年生於湖南醴陵縣。1924年,左權考入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在廣州主辦的陸軍講武學堂,后並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陳賡的引見下,他結識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並於192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25年2月起,左權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先后參加了東征討伐陳炯明,平定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的戰斗。同年12月赴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后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后任閩西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教育長、閩西新十二軍軍長、第五軍團第十五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第一局副局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6年5月,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楊虎城為表示對中共的尊重及自己與中共合作的誠意,發報給中革軍委,要求中共派一軍事專家到西安共商西安城防及護衛中共代表團之事。毛澤東經過再三考慮,認為左權去最為合適。因左權系黃埔一期優秀學員並留蘇5年,是一名正規軍人,國民黨那邊的將領們都很佩服他。左權的西安之行,讓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將士們一睹紅軍將領的風採和實力,為我黨我軍爭了光。毛澤東為此十分高興,提到左權時,總以“我的湖南小老鄉”相稱。
國共合作成功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在討論部隊副參謀長人選時,毛澤東力排眾議,一錘定音。就這樣,32歲的左權進入了中共軍隊最高領導層。以后,左權兼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葉劍英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南抗日前線,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掃蕩”,威震敵后。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嚴密細致的參謀業務,扎實的工作作風,得到朱德、彭德懷的贊揚。
1940年秋,左權協助彭德懷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突破日軍“囚籠政策”,取得巨大戰果。1941年11月,日軍第三十六師團及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7000余人向黃崖洞進攻,左權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設下伏兵,經8晝夜激戰,取得了黃崖洞保衛戰的勝利。此戰日偽軍損失2000余人,敵我傷亡之比為6︰1。中央軍委評價這次保衛戰是“最成功的一次,不僅我受到損失少,同時給了敵人數倍殺傷,應作為1941年以來反‘掃蕩’的模范戰斗”。
左權還是一個軍事家,他具有高超的軍事素養和軍事理論功底,對八路軍的軍隊建設、軍事理論建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左權短暫的一生中,僅軍事論著就有30多萬字,他與劉伯承合譯的《蘇聯工農紅軍的步兵戰斗條令》,於1942年被第十八集團軍(即第八路軍)總司令部列為步兵戰術教育的基本教材,並要求“今后本軍關於現代步兵戰術的研究,均應以此為藍本”。左權對戰術問題特別是游擊戰術的研究頗有創新,“為中國著名的游擊戰術創始人之一”,他的游擊運動戰手段、“盤式打圈子”戰術,深得毛澤東欣賞。從1939年至1941年,左權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為創建並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相關新聞】
·揭秘:左權受處分 彭德懷向中央申訴
·左權給妻子劉志蘭的信
·左權殉國70年 左太北現場落淚深情憶父親
·高清組圖:左權將軍一生短暫而又經典的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