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毛澤東晚年緣何幾次慟哭

李慎明

2013年04月12日11: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什麼晚年毛澤東的眼睛裡常常涌流淚水?因為他對我們這個黨、國家、民族和人民愛得無比濃烈和深沉。他與他的戰友們,歷經艱辛,指揮千軍萬馬,用28年時間,率領億萬人民,用千千萬萬先烈的頭顱與熱血終於換來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在毛澤東看來,新中國建立后,黨領導人民無疑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無比輝煌的成就,但新中國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脫胎而來的,絕不可能徹底擺脫舊中國遺留給我們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遺產中各種腐朽夢魘的糾纏,加上面對比我們強大得多的西方世界的軍事威脅、經濟封鎖和政治文化侵蝕,以及我們對完全嶄新道路、制度等探索中出現的失誤甚至是嚴重的錯誤,使得我們黨和政權內出現很多不盡如人意的腐敗現象甚至是資本主義復辟的嚴重危險性,因此,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成了縈繞在毛澤東特別是其晚年心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情結。毛澤東的理想信念、思想理論與客觀歷史現實以及他本人根本無法超越的時代局限的巨大反差,“文化大革命”中常常出現的連毛澤東本人也無法想象和掌控的局面,對他親自發動和領導的“文化大革命”,在整個黨、國家、民族和人民中最終竟出現了“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的狀況,使得晚年的他在思想理論及精神上常常處於憂慮、不安、孤獨、孤寂、無助、無奈甚至是傷感、淒涼、內疚、悲憤、痛苦的集合之中。晚年的毛澤東深深認識到,自己發動的這個旨在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的“文化大革命”如他自己估計的那樣“第一個可能性是失敗”分明變成了現實。他在生命垂危之際,幾次背誦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庾信的《枯樹賦》,其中的“此樹婆娑,生意盡矣!”“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便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此時的心境,而常常涌流的淚水則從另一個層面上反映出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對事物的發展進程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的無奈之態。任何偉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這是被已有歷史反復証明的鐵則。我們決不能也決不應替毛澤東的錯誤辯護,但也應高度重視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其進行具體分析,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進一步做好我們今后的工作。同時,我們也應深刻認識到,放入歷史的長河中,一些偉人所犯的錯誤與他的巨大功績是無法相比的。僅把偉人所犯的錯誤與普通人所犯的錯誤相比,往往會造成偉人的錯誤至大至重,不可饒恕,普通人所犯的錯誤至小至微,可以略而不計。這就常常出現一些人往往對已故去的偉人隨時隨地拉出來毫不負責任地進行置評的現象。更須警惕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國內外資本的操縱之下,更是對毛澤東等偉人公然進行無恥的謾罵、攻擊甚至惡意的誹謗、造謠。這是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西化、分化我們的花錢最少而最有效、最直接、最便利的手段,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認真應對。另外,也有不少同志擔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滄桑,一些人所肆意歪曲、偽造的一些所謂歷史細節將會永遠成為“歷史的鐵案”,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所以筆者主張,了解歷史特別是重大關鍵歷史細節的同志,都有責任把歷史特別是關鍵的細節真實地留給歷史和人民。但從另外一方面說,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觀其大略特別是把其放在“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和“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架天平上去衡量,常常無需繁多瑣碎的歷史細節。歷史對各個階級的代表人物的所作所為以及各位“歷史撰寫者”所撰寫的歷史最終都會進行公正的審視,越是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功過是非,人民和歷史最終將會對其辨析得清清楚楚。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毛澤東等偉人巍巍然如永遠屹立的昆侖,而那些絲毫不顧事實、任意造謠攻擊毛澤東等偉人的人,不過是毛澤東等偉人腳下的一抔黃土而已。還是讓我們回到毛澤東晚年的淚水上來吧。無情未必真豪杰。毛澤東晚年常常涌流的淚水,不僅絲毫無損於我們領袖的輝煌,反而使我們平添了對他的無限敬仰之情。

從一定意義上講,毛澤東的一生,是為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而奮斗的一生。盡管毛澤東晚年在探索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之中犯了錯誤甚至是嚴重的錯誤,但其關於保持黨和政權永不變質的戰略思想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在我國當前特別是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及執政能力建設中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上一頁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