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鄧小平晚年思考的幾個問題

■ 尹廣泰
2013年04月16日08: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參見《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43頁。),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是鄧小平晚年最重要的思考和理論貢獻之一。

1989年,正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經受檢驗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改革雖歷經十多年的發展,但目標不夠明確,人們開始爭論如何看待計劃和市場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有人主張放棄十三大提出的“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提法,要求在改革中加大計劃經濟的分量。更有人把當時中國經濟和政治上的動蕩歸咎於經濟體制改革,指責實現市場化就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在社會對“計劃”和“市場”的爭論中,退休后的鄧小平在不同的場合,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闡述他關於計劃與市場的思想。1990年12月,他在同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說:“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於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不要以為搞點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道路,沒有那麼回事。”(《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23頁。)1991年,他在視察上海時明確指出:“不要以為,一說計劃經濟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7頁。)1992年,他在南方談話中再一次強調:“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鄧小平晚年對市場經濟的思考,摒棄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狹隘、陳舊的觀念,突破了“兩個等於”的思想束縛,不僅為黨的十四大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十四大以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順利發展開拓了道路。

市場經濟怎樣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怎樣才能做到既搞活經濟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這是十四大以后鄧小平重點思考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鄧小平留下了一個重要指示,就是“四個堅持”。他認為,沒有“四個堅持”,中國就會出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在哪裡?就在四個堅持。四個堅持集中表現在黨的領導。這個問題可以敞開來說。”“現在經濟發展這麼快,沒有四個堅持,究竟會是個什麼局面?”(《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63頁。)實踐經驗証明,社會主義是能夠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市場經濟的有效作用能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帶來效率和活力,而市場經濟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克服缺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對於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能簡單地將之歸咎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有些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場經濟固有的缺陷,也有市場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的問題。實踐已經証明,社會主義是可以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這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速而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中國發展道路成功的根本所在。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