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鄧小平晚年思考的幾個問題

■ 尹廣泰
2013年04月16日08: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五、“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

“兩個飛躍”是鄧小平晚年關於我國農業改革和發展作出的重要思考。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吃飯問題,結束了中國農村貧困的時代﹔而農業現代化之路要靠科學技術、適度規模經營來實現。

1990年3月,退休后的鄧小平在談到農業問題時指出,“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55頁。)1992年7月,鄧小平再次系統闡釋了“兩個飛躍”的大思想。第一個飛躍著眼於變革農村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第二個飛躍落腳於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參見《鄧小平思想年編(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711頁。)“兩個飛躍”的構想總結了建國以來“三農”工作的經驗教訓,清晰地指明了我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闡述了從分散經營到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要求,指明了中國農業未來發展的正確道路。

對於鄧小平關於農業規模經營這個“大思想”的認識,有些人仍然模糊不清,擔心重走“人民公社”的老路。這是兩個本質不同的概念。規模經營實質是生產要素的合理組合和配置,以聯合、合作等組織形式,使小生產與機械化、大市場有效對接。農村集體經濟也絕不是變更現有的生產關系,恢復過去那種“集體所有、統一經營”的舊體制,而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提高組織化程度,發展和壯大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根據鄧小平關於農村經營體制的思考,中國農村開始對股份合作制的探索。一些有活力的、富裕的村庄,依靠資源配置更趨合理的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的地方,完善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和多樣化的公有制實現形式。這些形式較好地發揮了規模效益,提高了集約化程度,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鄧小平盡管強調農業發展的“第二個飛躍”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過程,但並非可望不可及,需要我們用實踐不斷推動這一變革。它的實現不單是生產關系變動所能促成,關鍵在於生產力的進步,在於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這一戰略構想,閃耀著豐富的歷史辯証法思想,不僅科學地規劃了關於農業發展“兩個飛躍”實現道路,而且為我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明確了前進方向並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