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接著又建議:“中國也不能沒有類似試驗研究鐳錠的機構。這樣的機構假如設在北京,環境肯定比較清靜,不像巴黎那麼嘈雜而多煙塵。”看來,居裡夫人對自己的試驗室不太滿意,可就在這樣的實驗室裡,她完成了有關放射性研究的論文500多篇。
當時,蔡元培已經了解到居裡夫人要去美國訪問,因為想邀請居裡夫人來中國,所以就關切地問:“夫人您什麼時候去美國呀?”
“在今年暑假裡,已經定下來了。”居裡夫人回答。
蔡元培急切地說:“我們專程來邀請您到中國訪問。您能否在訪美之后,到中國去講學?”
居裡夫人遺憾地說:“暑假裡留下的時間不多了,今年可能去不成了。”但她又接著表示很願意去中國:“以后的暑假裡,我會安排到中國。”
“我們盼望您早一天來中國!”蔡元培熱情邀請道。
通過這次拜訪,居裡夫人對中國的良好印象,對科技事業的關心和希望訪問中國的願望,令蔡元培十分感動。
雖未能成功邀約居裡夫人訪問中國,但蔡元培依然十分關注居裡夫人的科學事業,對其偉大發現也有極高評價。1929年3月8日,蔡元培在《三八婦女節演說詞》中,大力倡導“男女平權”,認為婦女在政治、經濟、教育上所發揮的作用與男子“不能相等”,尤其感慨:“在高等教育上,如法國居利(裡)夫人的有若干人?”1932年8月,蔡元培在《申報》月刊發表的《六十年來之世界文化》一文中指出:“在科學界,物質不滅之信條,久為學者所公認﹔然自一八九八年居利(裡)夫婦發現鐳錠以后,因其放射的作用,而有原子崩潰說﹔於是知‘不滅’之說,為相對的而非絕對的。”蔡元培的這段話中深刻闡述了居裡夫人的科學功績,那就是放射性物質鐳的發現,揭示物質可以通過放射衰減減少其質量,推翻了幾世紀來學者們相信的物質不滅基本理論,使“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由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1934年7月4日,居裡夫人不幸患惡性貧血症與世長辭,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
聞此噩耗,蔡元培十分悲痛。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電以示悼念:“巴黎大學校長先生:驚悉居裡夫人逝世,謹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國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敬請代向其家屬致意。蔡元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