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彭真談新聞工作:記者要寫“鐵塊”新聞

周 進 馮雪利
2013年04月19日09: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要寫“鐵塊”新聞

新聞要寫實、文字要精煉,這是彭真對新聞報道的文風要求。他在同《北京日報》記者談話時曾指出,不少新聞報道,描寫很多很長,其實裡面空洞得很,像一堆棉花似的,乍一看,一大堆,好像份量很重,兩手一擠,多數是空氣,虛的。一斤鐵塊,體積比一斤棉花小多了,它是實的,擠不出什麼空氣和水分來。新聞記者“要寫鐵塊式的短新聞,反對啰裡啰嗦、空空洞洞的棉花式的長新聞。要學習毛主席寫的文章和新聞,內容豐富、文字精煉,很有份量”。1952年10月,在《北京日報》創刊之初,彭真曾就記者隊伍經驗少、寫文章太長召開專題會議。會上,他向報社提出,“要登短文章,不要又臭又長的文章,文變短了,不好編排,可以搞單元。每一個單元有群眾意見、有批評、有表揚、有過程、有中心,也就生動活潑了”。他要求每一項報道都要有特點,“不要老是共同綱領式的文章和標題,老是‘萬裡長征第一步’的八股調。要創造,永世不創造就永世沒有生命”。

“鐵塊”文章勝過“棉花團”式的長篇大論,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關鍵是如何才能寫出“鐵塊”文章?彭真認為,前提是要做好調查研究。在同《北京日報》記者談話時,他曾用形象的比喻說明如何做調查研究。他說,老鷹不是瞎撞亂碰就能把地上的小雞抓住的,而是先在空中盤旋飛翔,看准了,就“唰”地飛下來,抓起小雞。老鷹盤旋飛翔,是在做調查研究,看准目標,一下抓住。它不抓老母雞,它知道老母雞抓不住也背不動。新聞記者“要學老鷹抓小雞,先做好周密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發現典型事情和問題,就要深入下去,抓住不放,直到採寫成功。要抓具體問題,不要抓那些大而無當的問題”。

除此之外,新聞的寫作方法、文字技巧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彭真認為,新聞寫作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寫的看起來很活潑、很長,其實裡面空洞得很,一般新同志差不多都停留在這個階段﹔第二階段,內容不空洞了,可是有啥說啥,把所有材料都堆了上去,弄得啰啰嗦嗦,沒人愛看,做過一個時期新聞工作的同志就在這一階段﹔第三階段,目的性強,一篇新聞能解決一個問題。本來大家對這件事不明白,看了新聞以后,真解決了思想問題。這就要善於分析問題、處理材料,勇於舍棄不必要的材料,一切都圍繞著所要寫的目的。這樣,新聞的目的性強了,思想性也就強了,這是新聞工作者應努力和奮斗的目標。

(責編:王新玲、孫琳)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彭真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