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敬亭領導紅二十八軍在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邊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功與過
高敬亭是紅28軍政委,是鄂豫皖邊游擊區的主要領導人。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后,高敬亭任新四軍第4支隊司令員。由於多方面復雜原因,1939年6月被錯殺。因此,過去對高敬亭在三年游擊戰爭中的作用否定的比較多。1977年總政治部給予高敬亭平反,恢復名譽。
對高敬亭在鄂豫皖邊三年游擊戰爭的作用,應歷史地看,辯証地看。高敬亭在三年游擊戰爭中的功績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應該充分肯定。
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紅25軍長征后,高敬亭臨危受命,根據省委臨行前留下的指示,重新組建了紅28軍,同時很快將分散的各級黨組織統一起來,勇敢地承擔起全面領導邊區黨政軍堅持武裝斗爭的重擔。
他領導鄂豫皖游擊區軍民積極開展游擊戰爭,並在斗爭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制定了正確的游擊戰爭原則和靈活的游擊戰術,利用大別山區山巒疊嶂、溝深林密的有利地形,往返穿插,互南互北,與國民黨軍隊周旋,堅持游擊戰爭。還提出“敵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傷亡過大不打,繳槍不多不打”的作戰指導原則和“拖垮25路,相機打11路和東北軍,向保安團要補給”的斗爭策略。
他創造性地建立了“主力紅軍、地方武裝、便衣隊”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與數十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隊作戰,挫敗了敵人的反復“清剿”,牽制國民黨正規軍17余萬人,消滅了大量的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民團,使游擊區域擴大到45個縣的遼闊地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在與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條件下,他以抗日大局為重,主動提出與國民黨當局談判,經過斗爭,使談判成功,保存了革命力量。鄂豫皖游擊區有1800余人編入了新四軍,成為保存革命力量最多的游擊區。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的勝利,與高敬亭的正確領導和指揮是分不開的。
但是,高敬亭在三年游擊戰爭期間也有一些失誤,主要是搞肅反擴大化,錯殺了不少同志,從而削弱了革命力量,以至在敵人重兵“清剿”面前,倉猝應戰,使部隊遭到了嚴重損失,對此,高敬亭負有責任。在與國民黨談判中也有一些失誤,但很快就糾正了。由此可見,高敬亭在鄂豫皖三年游擊戰爭期間功大於過,應給予充分肯定。他在領導鄂豫皖邊游擊區軍民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