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汪辜20年前首次會談分乘兩部電梯以免先后之別

韓福東
2013年04月27日08: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記者會

汪道涵:沒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 辜振甫發言“盡量減低政治性”

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搭乘C A 957次航班,於1993年4月25日下午5時20分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他在機場貴賓室舉行了十分鐘的記者會。汪道涵說,此次會談雖然屬於民間性、經濟性、事務性和功能性,但在兩岸交往中跨出了重要一步。他呼吁海峽兩岸中國人要更具前瞻性地面對未來,既然雙方都有發展兩岸關系和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望,就沒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問題。他還表示,希望日后和辜振甫在大陸或台灣見面。(《中國時報》1993年4月26日報道)

汪辜會談選擇在第三地新加坡舉辦,是一種妥協的結果。在兩岸劍拔弩張已40余年的1993年,會談在大陸或台灣舉辦,都涉及主賓之分,而最能體現兩岸對等的,則是去一個與兩岸均能保持良好關系的第三地。李光耀主政的新加坡正符合這個條件。

李光耀的穿針引線,對汪辜會談的舉行起了重要作用。這次會談是大陸方面主動邀約而成的,從汪道涵在新加坡機場的書面講話亦可看出,他希望會談進一步發展到“沒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程度,還特地提到“和平統一”字眼。

而台灣方面,辜振甫的反應則非常不同,他比汪道涵晚一日抵達新加坡,記者會的發言“盡量減低政治性”。這個基調在汪道涵講話后不久,即被台灣相關方面釋放出來:辜氏不會講太多話,因為這樣可能不見諒於島內朝野人士,因此他談話內容將盡量在“陸委會”授權范圍內,強調以誠意來增進兩岸交流,任何交流完全以台灣兩千萬人權益為最優先。《中國時報》在一篇分析報道中稱,“足見,在這次歷史性會談中,兩岸情勢不同,會議的兩位主角的心境與被授權程度,甚至政治性言論空間也各異。”

《中國時報》認為,歷史性的辜汪會談,兩岸各打自己的算盤。台北的算盤是,兩岸在“對等”立場下合作互惠,在邁入國統綱領的中程階段戰略考量下,以重返國際組織與兩岸民間授權團體的談判來不斷地試探中共。北京的算盤則是:企圖經營國共接觸談判的氣氛,欲以辜汪會談為基礎,繼續推動兩岸高層人士接觸,以“三通”為現階段主要戰略目標。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