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兩次“汪辜會談”始末

洪夢
2013年04月27日08: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相逢一笑泯恩仇

1992年1月8日,海協會向海基會發出了第一份邀請函。意即邀請對方派員訪問大陸,就聯系合作事宜交換意見。海基會不久便復函“願於雙方便利之時機專程拜訪”。

不過,首次“汪辜會談”未能在當年舉行。最重要的原因是,雙方尚缺乏會談的基礎,即對“一中”(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為此,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協會和海基會在香港以民間機構的形式就兩岸事務性商談如何表述“一中”原則進行討論。

商談並非一帆風順。直到11月16日,雙方才達成口頭表述“一中”原則的要點: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這便是“九二共識”的達成,以后成為兩岸正式對話與談判的基礎。海基會前副董事長焦仁和回憶說:“雖然沒有白紙黑字,但等於雙方都同意了這一共識,這才有了后來的汪辜會談。”

到1993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已經進行17次函電往來以及預備會議磋商,決定於當年4月27日在新加坡舉行負責人會談。但是,兩岸開創新的交流局面的道路是極其艱難的。這從當時雙方對一些細節的處理可以看出來。

新加坡方面在海皇大廈選擇了一間有兩個門的會議室進行會談。為了體現兩岸的“平等”,汪道涵和辜振甫各由一個門進場,雙方沒有主賓之分。新加坡還特別安排雙方分別乘坐兩部電梯。而雙方簽訂的協議書有繁、簡體字兩個版本,落款有“日”無“年”,以尊重兩岸紀年方式的不同。

4月27日早上,新加坡方面安排汪道涵和辜振甫第一次見面的地點是在海皇大廈26層的一個房間。有趣的是,兩位老人不僅在兩岸政治舞台上角色近似,而且在年齡、閱歷、愛好等方面也有許多近似之處。兩人年齡相差兩歲,都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鐘,此外他們還都是京劇票友。

意味深長的是,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汪辜會談”,其話題竟是從中國的國粹京戲談起。其實,二人在會談之前並不相識。會談前一周,汪道涵托人帶信給辜振甫,信中說“沒想到兩人都喜歡京劇演員李寶春”,並附上一張李寶春演出《打金磚》的照片,注明“他旁邊站的人就是我”。辜振甫看信后樂得合不攏嘴,直說汪道涵“很幽默”。

眼下,兩位老先生終於見面了,仿佛久別的老友重逢,十分相熟。相談十幾分鐘后,新加坡方面請雙方下樓到4層的談判會場。

因為兩老已經在上面握過手,因此進入談判會場后,他們在談判桌前落座,准備開始會談。但記者們希望他們先握手照相。汪道涵高興地站起來將手伸向對面的辜振甫。

兩位老先生隔著長方形會議桌相視而笑,相互伸出手終於實現了兩岸高層人士40多年來的首次握手。那種經過戰亂后大家可以坐在一起握手言歡的場面,讓人有一種“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覺。

圍在四周的記者們興奮了,他們使勁地拍個不停。兩位老先生就面向不同的方向握了四次手。汪道涵還開玩笑地說“我們當演員了”。自此,汪、辜二老開創了兩會商談必先握手之風。

(責編:王新玲、孫琳)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