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一個你不知道的陳毅——風流儒雅話陳毅

散 木
2013年04月28日14: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將軍本色是詩人”


  陳毅對詩歌創作也有成熟的看法。1959年4月,詩刊社舉行詩歌座談會,陳毅在發言中提到詩歌創作的藝術表現,所謂形象思維,是“三分人才七分裝”。他希望大家都要“勤學苦練”,“無論新老作家,都要從基本練習入手”。至於對五四以來詩歌創作的評價,陳毅認為其“反映革命,反映得還不夠﹔反映生活,反映得還不夠”。對於新詩的創作傾向,陳毅不客氣地提出批評,即“重視外國的,輕視中國的﹔重視古人,輕視今人,是不好的”。陳毅又提到詩歌的傳統技巧,所謂用韻:“詩的平仄和用韻是自然的,廢不了的。打破舊時的平仄,要有新的平仄﹔打破舊時的韻,要有新的韻。我不同意反對平仄和用韻。詩要通順流暢。有韻的,注意了流暢的,朗誦起來效果就好些。形式問題,可以幾種並舉,各做實驗。”為此,他還特意引用了毛澤東的詩歌,以說明詩的特質,即“藝術就是藝術,寫詩就是寫詩”,並針對有人對毛澤東的詩詞穿鑿附會地理解,提出了批評。

  詩歌由於形式典雅和格式特別,成為陳毅后來主要的文學創作體裁,成為歷史的記錄和見証。所謂“以詩為鑒”,這其中有他對自己的督促和反省,對友人的歡晤和以誠相待,以及對子女的教誨。

  “高饒反黨聯盟”事件前后,即1953年12月13日夜晚、12月20日,以及翌年3月15日,毛澤東不同尋常地三次特意找陳毅談話,話題都是關於“高饒反黨聯盟”。毛澤東讓陳毅警惕有人搞“非法活動”,要維護黨內團結,其中講到有人向黨伸手的問題時,毛澤東甚至說:“伸手豈止高饒?”(據《陳毅年譜》:當時毛澤東說此案已真相大白,只是目前不必如此提出,以免有擴大化嫌疑。對此,陳毅觸動很大。1955年3月,陳毅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發言揭發饒漱石,毛澤東審閱了他的發言稿,並回示說:“饒罪惡可能不比高小一些。”)陳毅歸來后,與夫人張茜議論良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七古 手莫伸》一詩:“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張茜又寫了座右銘曰:“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為了工作,必須休息。”后陳毅親書之,並將之刻在銅硯上,是為《硯銘》。再如陳毅著名的《一閑》:“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長。我則異其趣,一閑對百忙。”這些都很能反映陳毅的氣概和風度。

  黨內詩家,陳毅與郭沫若相互唱和最多。

1952年7月,陳毅赴浙北德清莫干山探視病友,小住十日,因“喜其風物之美,作《莫干山》七首”,如:“莫干好,遍地是修篁。夾道萬竿成綠海,風來鳳尾羅拜忙。小窗排隊長。莫干好,夜景最深沉。憑欄默想透山海,靜寂時有草虫鳴。心境平更平。”陳毅的這一組精美的小詩被郭沫若看到了,郭讀后,喜不自禁,隨即以一首七律《贈陳毅同志》表達讀后的感佩之懷:“一柱天南百戰身,將軍本色是詩人。凱歌淮海中原定,坐鎮滬淞外患泯。贏得光榮歸黨國,敷揚文教為人民。修篁最愛莫干好,數曲新詞猿鳥親。”陳毅見之,“久欲回答,每每因不能成篇而罷”。


  直到1957年5月,陳毅再讀郭沫若的《五一節天安門之夜》,頓時詩意盎然。他甚至拋開一向嫻熟的格律詩的形式,“特仿女神體回贈”,是為新體詩《贈郭沫若同志》,其曰:“我早年讀過你的詩集《星空》,《天上的街市》那首詩曾引起我的同情。……從前你從人間想到天上,現在你從天上想到人間﹔這不是你故意顛倒,而是幾十年的人間改造有了分曉。……沫若同志,你,人民的詩人,你三十多年前寫的《鳳凰涅槃》,預先歌頌了新中國的誕生。今后三十年還需要你,歌唱不停。”

  1961年,陳毅利用孩子陳丹淮將赴東北學習之機,寫就《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一詩,以為詩教。他寫道:“小丹赴東北,升學入軍工。寫詩送汝行,永遠記心中。汝是黨之子,革命是吾風。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汝要學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學技術,專業應精通。勿學紈绔兒,變成白痴聾。”

  詩歌,乃至文學,對陳毅的一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這不獨滋養性情,而且全方位地貫穿於他人生的方方面面。■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毅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