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與策反
隴若蘭的父親是國民黨高級將領隴耀。1943年,在隴若蘭初中畢業時,李長猛成為她和另一位同學的家庭教師。上課的時候,李長猛經常向她們提出一些有革命傾向的問題,而每次都是隴若蘭第一個回答出來,因為之前隴若蘭就有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萌芽。
李長猛當時是中共昭通特支書記。廣泛接觸青年學生、發現和培養進步青年是他的任務之一。他教隴若蘭她們不久,就借給了隴若蘭一本用牛皮紙包著外殼的書——《西行漫記》。隴若蘭現在還記得,自己拿到那本書時感到既神聖又激動。她回到家找個僻靜的地方,廢寢忘食地看完了這本書。通過這本書,她才知道延安是中國的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才是挽救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救星,從此,她心裡有了一盞明燈,有了前進的方向。此后,李長猛又相繼借給她毛澤東的《論新階段》、《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及小說《新生代》等。不久,李長猛去了昆明,經常給隴若蘭寄《新華通訊》。
后來,隴若蘭到昆明上學,有了更多接觸李長猛的機會。“有次,長猛來學校找我,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談話地方,就在學校前面的一大塊荒地坐下來,頂著烈日談了三四個小時的話。從日本投降談到‘五華山事變’,談到今后的國內形勢,總的看法是內戰不可避免,革命前途仍是光明的。他走后,我回到學校已被晒得滿臉通紅。一位女同學半開玩笑說:‘看你好興奮哦!’我想,那時我就對長猛有好感了。”
“一二·一”運動和“李聞慘案”發生后,隴若蘭常到李長猛宿舍找他,傾訴自己的感受,聆聽他的觀點和分析。當時李長猛是中共雲大特支書記,組織分配他在二線工作,負責一線黨員與省工委的聯系。隴若蘭說:“我當時曾誤解他從來不在大庭廣眾下慷慨激昂地講話是因為膽小,不知他那時有特殊任務,要盡可能少地拋頭露面。我知道他很忙,但不好多問他在忙什麼。”
后來經過一年多的熟悉和磨合,隴若蘭感到自己的心離李長猛越來越近了,“我對他由最初的崇敬之心轉為依戀之情”。但由於隴若蘭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李長猛的秘密身份,他們不敢任由感情的發展。后雖確定了戀愛關系,但還是約定不能公開關系,以免引起旁人的好奇和注意,造成李長猛身份的暴露。
1946年夏,李長猛向中共雲南省工委領導侯方岳匯報了他與隴若蘭的戀愛關系,同時匯報了隴耀來信讓隴若蘭去北京讀書,並到東北看望他的情況。
侯方岳和李長猛分析了隴耀在滇軍60軍中的作用,認為隴耀雖然是個師長,但他是盧漢的親信,為人正直,講義氣,軍中有不少親如手足的拜把兄弟,在60軍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二人研究后決定,由李長猛說服隴若蘭到東北去做她父親起義的思想工作。侯方岳立即向中共南方局領導吳玉章同志作了詳細匯報,中央認為這是對滇軍將領做工作的一條重要渠道。
李長猛在侯方岳的指示下,做了隴若蘭的思想工作。隴若蘭也認為父親不能為反動腐敗的蔣介石集團賣命,應反戈一擊,早日起義。李長猛告訴隴若蘭如何做父親的思想工作,並交代她要學會打槍,要注意隴耀身邊的特務活動以及如何用書信反映隴耀的情況等等。李長猛叫隴若蘭給他寫信不要寫真名,而寫“雲大張文錦收”就可以了,信的內容盡量隱晦一些。
那時,隴耀正率部駐守在吉林海龍一帶。性格直爽、敢作敢為的他因受不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氣,經常口出怨言。1947年1月,經過兩個月艱難的跋涉,隴若蘭和母親來到了隴耀身邊。隴若蘭她們給隴耀帶來了朋友們的問候和家鄉的土特產品,讓隴耀感受到家庭和親人的溫暖。晚上隴耀有空時,父女倆圍坐在火爐邊促膝談心。隴若蘭繪聲繪色地講著沿途的趣事軼聞,也講昆明學生運動,分析蔣介石集團如何不得民心、如何反動,打內戰沒有出路等。隴耀對隴若蘭講的事實既不反對,也不表示贊同。但有幾件事還是讓隴若蘭看出他矛盾的心情。
在一次談話中,隴耀說:“報上(國民黨的報紙)說潘朔端被俘,這些都是騙人的,打日本人的時候他很勇敢都沒有被俘過,怎麼打內戰他就不勇敢了?實際他是起義了,報紙不敢登。”隴若蘭也趁勢說出自己的看法,她知道父親和184師長潘朔端交誼甚篤,也知道潘是在遼寧海域宣布起義,所以說:“國民黨報紙扯彌天大謊,宣傳潘朔端是受傷昏迷,不幸被俘,這怎麼可能呢?實際上是潘將軍識破蔣介石的陰謀,棄暗投明。”對隴若蘭的話,隴耀在心裡是同意的,但是隴耀仍然擔心她血氣方剛惹出是非,就說:“小孩子對政治問題少插嘴。”
隴若蘭提醒父親:“蔣介石要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不僅想消滅共產黨,連李公朴、聞一多這樣著名的民主人士說了幾句公道話都會被槍殺,連手無寸鐵的學生也遭到血腥屠殺。他要消滅一切異己,就更不放心你們帶槍的雜牌部隊,爸爸你要清醒啊!”女兒的話讓隴耀心中的憂慮更深了。經過多次工作,隴耀終於承認,對反蔣起義也想過多次,可他仍下不了這個決心。
隴若蘭將父親的思想狀況和對形勢的看法,用暗語寫信告訴了李長猛。她特別匯報了滇軍將領心中存在的蔣介石信不過滇軍,中央軍欺侮滇軍,滇軍覺得不起義不行,但又不想背叛盧漢的矛盾心理。正是隴若蘭堅持不懈的工作,為隴耀后來率部參加滇軍60軍起義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