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皮定均與張力雄的生死之交

張軍光(安徽)
2013年05月20日13: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皮定均(1914-1976年),安徽省金寨人,開國中將,曾任解放軍第二十四軍軍長、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是我軍著名的英雄虎將。

張力雄(1913-),福建省上杭人,開國少將,曾任解放軍第十三軍政委、雲南省軍區政委、江西省軍區政委、福州軍區顧問,是我軍屈指可數的至今尚健在的百歲老紅軍。

1943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黎明前的黑暗。日軍在先后“掃蕩”豫北和豫西的同時,施展“以華制華”的伎倆,將國民黨孫殿英、龐炳勛兩個軍收編為偽第五方面軍和第六方面軍,向抗日根據地發動瘋狂進攻。八路軍太行軍區針鋒相對,採取“敵進我進”的策略,命令主力部隊開進敵偽控制區,堅決打擊敵人,解放豫北人民,建立地方政權,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

太行軍區第五分區司令員皮定均、抗大第六分校政治部主任張力雄此時奉命創建太行軍區第七分區,開辟豫北抗日根據地,這是他倆第一次搭班共事,從此建立了相伴終身的友誼,堪稱一段佳話。

鏖戰太行 戰友情深

1943年8月,八路軍一二九師一部對侵佔河南省林縣縣城及其以南地區的偽軍發動攻勢,解放了林縣以南、輝縣以北的廣大地區。林南戰役結束后,七分區和七地委立即成立,轄區包括林縣、輝縣、獲嘉、安陽、湯陰、淇縣、汲縣、滑縣。

為了貫徹精兵簡政的原則,七分區的領導隻有司令員皮定均、政委高揚(地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張力雄3人。

新區成立之初危機四伏:日偽軍盤踞在各縣縣城和重要集鎮,不時對我進行侵擾﹔漢奸、特務和地方反動武裝,經常偷襲我民主政權和人員﹔反動會道門十分猖狂,到處進行破壞活動,阻撓我軍開辟新區工作。繼1942年的嚴重旱災蝗災后,豫北地區又遭受日偽軍的燒殺搶掠,飢餓、疾病蔓延成災,不少群眾以草根樹皮為食……困難像太行山一樣壓在皮定均和張力雄的肩上。

這一年,皮定均29歲,張力雄30歲。投身革命后,他倆已在槍林彈雨中拼殺了十幾年,經受了多年殘酷戰爭和艱苦環境的考驗,在團、師領導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共同的理想,相似的經歷,使他們在工作中迅速形成了合力。

七分區成立后,堅持把對敵斗爭擺在第一位,與日偽軍展開了蠶食與反蠶食的激烈戰斗。

位於輝縣西邊的薄壁鎮,駐有偽軍兩個營,是輝縣日軍的耳目。皮定均和張力雄經過周密部署,於1944年1月指揮第一團、第三團攻打薄壁鎮。八路軍猶如神兵天降,猛打猛沖,分割穿插,偽軍被殲近半,殘部逃回輝縣城內。我軍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白面等物資。等輝縣城內日軍前來追擊時,我軍已安全返回根據地。

大王庄位於新鄉、汲縣、輝縣之間的咽喉要地,庄內駐守偽軍一個營,街中心筑有一座4丈多高的炮樓,可監視方圓5裡的人員活動情況,嚴重威脅七分區與各縣之間的聯絡。皮定均下決心要摳掉敵人這顆眼珠子,他親自帶人化裝實地偵察,制訂了周密的作戰方案。隨后,皮定均和張力雄率領一個團,經過一夜急行軍,於拂曉前包圍大王庄,截擊和阻擊部隊也按預定方案進入陣地。但見3顆信號彈騰空而起,戰士們如猛虎一樣沖到庄前,輕重武器一齊射擊,很快攻入庄內。街中心炮樓裡的敵人,以強大火力負隅頑抗。皮定均一面指揮部隊封鎖敵人火力,一面指揮特務連用繳獲敵人的煙幕彈施放煙幕,我軍10多名爆破手迅速接近炮樓。隨著一連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炮樓被炸得搖搖欲墜,戰士們趁勢沖上炮樓,敵人被打死近半,其余的繳械投降。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