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老師——
“教師是個值得驕傲的職業。我這一輩子沒干別的事,就是當老師”﹔“要改變一個孩子不是很容易,要有很大耐心”
蓮花縣民政局原副局長朱鬆林談及龔全珍老師,非常激動:“龔老師的職務沒有甘祖昌高,但她的品性,不亞於甘將軍。”
“我9歲沒了母親,13歲時到坊樓中學讀初一。”半個世紀前的那一幕重現在他眼前。龔全珍教政治,兼做義務校醫。這年夏天,朱鬆林發高燒到攝氏40度,可能被燒糊涂了,幾乎處於昏迷狀態。第二天,他隱約感到有人在用冷水毛巾敷他額頭。醒來一看,龔老師正坐在床頭,一口一口把稀飯送到他嘴邊。
“醒了?不要怕,不要怕。”龔老師一邊安慰他,一邊喂著稀飯。他發現,龔老師一點厭煩的表情都沒有。“她是那麼慈祥,一點也看不出將軍夫人的架子,連老師的架子都沒有。她簡直比我的親人還親,我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朱鬆林有點動情。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讀書無用論”。但龔全珍教導學生的,還是要多學文化知識。今年56歲的劉根蘭老師說,1972年,龔老師教他英語。“我們不懂ABCD,她上英語,我們很稀奇,就不認真,愛發笑。盡管這樣,龔老師還是耐心施教,對我們說,要珍惜時間,多學點知識,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半個世紀教師生涯中,龔全珍都是以校為家。老人回憶說:“在新疆八一中學,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吃喝拉撒都要管。”隨丈夫回到蓮花縣鄉下,學校離家盡管很近,她也嚴守紀律,不到周六不回家。
“我這一輩子沒干別的事,就是當老師。”龔老說,“教師是個值得驕傲的職業,要有很大耐心。”因為,“要改變一個孩子不是很容易的事”。她剛到坊樓中學時,全校隻有3名教師。校長安排她上英語課。“其實我的英語是天知道。”老人仍不失幽默,“但沒有老師,我不教也不行。”第三年,學校增加到5個班,校長又讓她教5個班的政治。她說連教科書都沒有,怎麼教?校長問:“你是共產黨員,不教政治?”結果就當上了政治老師。
當老師,她服從分配﹔做校長,她既做管理,也當老師,“哪個老師請假,我就要頂他的課”。她又甘當“學生”。退休前一年的10月7日,一些老師來聽她的公開課。聽課老師向她提了點課堂紀律方面的意見。課后她寫下感受:“我心裡有些難過。紀律不好是事實。怎樣逐步改變這種情況呢?要多想,苦想,想出些辦法來(下課要喊起立,這是我忽略的事)。今早講四好班排、五好戰士條件,學生很注意聽並抄了下來。這是好現象。每周小結一下,誰符合五個條件,誰不夠,可能有促進作用。具體怎樣做和同學商量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