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誰是第一位訪問中共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外國軍官?

繆平均
2013年05月3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有這樣一位美國軍官,他在中國全面抗戰初期,在八路軍從敵人手裡奪回的地區裡,縱橫走訪了好幾個月,足跡遍布中國北方5個省份,行程5000余公裡,成為訪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第一位外國軍官。他把考察途中所見所聞,八路軍和新四軍內奇跡般的事跡,毫不隱瞞地公布於世界,甚至為擺脫美國政府的限制,而堅決地辭掉軍職。他就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朋友,時任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美國駐華使館海軍參贊的埃文斯•福代斯•卡爾遜。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對卡爾遜說:“我想請你在中國期間為我做點事”

卡爾遜,189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西德尼。他的祖先是挪威人,父親是馬丁路德派的牧師,基督教的倫理觀念對幼小的卡爾遜影響很大。他於1912年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並很快晉升為中尉。卡爾遜曾經三次來華。

1927年2月,卡爾遜第一次來到中國,次年6月,他在擔任駐上海的美軍陸戰隊第四團情報官員之后,應約為在上海的《密勒氏評論報》撰寫有關中國及遠東局勢的評論。在這家報社的工作人員中,有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從斯諾口中,卡爾遜第一次得知在中國內地有一支頑強的軍隊,正與蔣介石的軍隊作戰,這支軍隊的名字叫“紅軍”。從此,卡爾遜產生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強烈願望。

1933年卡爾遜第二次來華,在北平美國公使館衛隊從事情報工作。1935年春,卡爾遜奉調回到美國,擔任羅斯福總統的警衛。到1937年春他第三次被派往中國時,已和羅斯福成了好朋友。臨行前,羅斯福接見了他:“埃文斯,聽說你又要去中國了。我想請你在中國期間為我做點事。我要你經常給我寫信,直接寄至白宮,告訴我你干得怎麼樣,以及那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聽聽你對這些事情的看法。”卡爾遜對總統的信任十分感激,他向羅斯福保証:“我一定做到。”

1937年8月卡爾遜乘“麥金利總統號”客輪進入黃埔江時,日本侵略軍正在進攻上海,日本飛機對這座美麗的城市狂轟濫炸。卡爾遜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他放棄了去北平學習漢語的計劃,轉而在上海美國總領事館海軍武官處任職。在這裡,他奉命觀察了整個上海戰役。為了考察中國民眾的抗戰意識,他冒著炮火採訪了一位給前線送飯的中國苦力:“你們為什麼要打仗?你的同胞為什麼而死?”這位滿頭大汗的苦力毫不猶豫地答道:“救國。”“那什麼是救國呢?”卡爾遜故意問他。“敵人想霸佔我們的家園,如果我們一齊努力,就能打敗他們。”當晚,卡爾遜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中國民眾的堅韌了不起,他們有著巨大的精神源泉,這樣的民眾是打不敗的。

1937年9月的一天,剛剛私訪過延安的斯諾來到上海。當時國民黨軍隊在上海一敗涂地,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卻在北方取得了平型關大捷。作為官方觀察員,卡爾遜對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的共產黨軍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和斯諾一見面,就談起了進入八路軍控制區的願望。斯諾肯定地說:“我相信,八路軍領導人會歡迎你對他們軍隊的考察。”“他們是些什麼樣的人呢?”卡爾遜問道。“他們是與眾不同的,是一批謙虛、認真的人,說話和行動都很謹慎。他們盡力征求批評意見,並進行嚴厲的自我批評,迅速而又精力充沛地處理各種問題,從將軍到士兵都是如此。”斯諾向他講起了朱德、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聽著斯諾的介紹,卡爾遜陷入沉思:這些人能夠得到這樣高的贊揚,必定具有超乎尋常的品質。他決定對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進行實地考察了解。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