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汪道涵多維多彩的情感世界

孟 素
2013年06月18日08: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愛國情深統一夢

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長之后,年已古稀的他在1987年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逐漸淡出中國政壇。

然而,在海峽彼岸發生的事,卻促使汪道涵在垂暮之年重新活躍於政治舞台。

那是在1990年10月,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宣告成立,辜振甫出任董事長,致力於發展兩岸關系。辜振甫乃台灣第一紅頂商人,先后擔任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工業總會理事長,又歷任國民黨中委、中常委、中評委,集巨商與政治家於一身。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濃厚的中國文化底蘊,素有“謙謙君子”聲譽。

中國內地理所當然作出回應,建立相應的組織,以促進兩岸交流。於是,在1991年12月,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在北京宣告成立。

這時,中國內地遴選一位能與辜振甫旗鼓相當者來提綱海峽兩岸關系協會之重任,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上。時任黨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首先想到的便是汪道涵,汪道涵堪稱最佳人選,義不容辭。

於是,晚年的汪道涵致力於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以76歲高齡出任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受到舉世矚目。他務實、理性、勇敢,先行提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就是平等和協商的關系。主張以寬容看待歷史、以前瞻對待未來。他說:要多多出台改善兩岸關系的措施,不管台灣是誰執政,我們是對全體台灣人民的,要主動釋放善意。

已經76歲的汪道涵和74歲的辜振甫,雙雙成為兩岸和談第一對手。1993年4月27日至28日,中國大陸的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就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及雙方會務諸問題進行了磋商。

備受世人矚目的“汪辜會談”是海峽兩岸授權民間機構領導人的第一次晤談。隨后在1998年10月,二老又在上海會晤,進一步商談有關事宜。

兩位長者果然不負眾望,在會談和會晤中,巧妙有效地置嚴肅重大的政治談判於濃郁深厚的中國文化氛圍之中。兩老皆鴻儒,倜儻風度和儒雅談吐,使眾多媒體心悅誠服,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從此,世人皆以兩老姓氏稱呼這一會談。兩老成為海峽兩岸引人注目的“和平鴿”。

汪辜兩老微言曉大義。汪道涵曾贈辜振甫以盛筷竹筒,他人不解何意,辜振甫笑雲,此乃“快統”(筷筒)之意。辜振甫回贈汪道涵以筆筒,意即“必統”(筆筒)。

汪道涵在處理台灣事務之中,思想活躍,善於異中求同。兩岸爭議的焦點乃“一個中國”。汪道涵為求雙方能夠對“一個中國”取得共識,曾對“一個中國”原則作出新的解釋:向來,大陸方面以為“一個中國”的中國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方面則以為“一個中國”的中國指中華民國,而汪道涵則提出,“一個中國”的中國,既非中華人民共和國,亦非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同屬一個中國!

無奈好事多磨。隨著台灣島內台獨勢力的崛起,原定汪道涵訪台化為泡影,“汪辜會談”無法繼續。

即便暫時這樣,2005年春,體內癌細胞擴散的汪道涵仍強撐病體兩次走出醫院,分別會見了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他用生命踐行了一位老共產黨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005年年頭歲尾,辜、汪兩老相繼仙逝,“汪辜會談”從此成為絕唱。“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汪辜兩老精彩繪就了海峽兩岸關系發展中的極其重要的一章。

汪道涵一生從事革命,經歷豐富,貢獻不凡。但他晚年擔任海協會長14年間,致力於兩岸事務而創造出了令人信服令人嘆為觀止的業績:從“九二前密談”到“九二共識”,從九三“汪辜會談”到九八“汪辜會晤”,這應當是他一生最輝煌的成就,也是他留給兩岸國人最出彩的華章。他對兩岸人民的共同命運有著深切的關懷與使命感,在他人生的最后歲月裡,無私無我地奉獻投入,毫無個人的利益算計。其人品、氣質、胸懷、意志,其學養、歷練、視野、風度,不但在同儕中卓然拔萃,在后來者中恐也難以超越。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