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1924年,大革命時期中共在香港的活動

潘琦
2013年07月01日10: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赤色職工國際邀請海員工會派代表到莫斯科出席國際運輸工人代表大會,海員工會派派林偉民,由於路途阻帶,林偉民花了1 個月時間經海參崴於9月間到達莫斯科,趕不上出席會議。林偉民在莫斯科加入中共。

此期間由於共黨勢力的擴張及俄人勢力的漸增,不僅國民黨人警覺,亦引起各方人士的關切。學術界的梁啟超、丁文江等鑒於蘇俄煽動外蒙獨立(1924年7月),曾向國人大聲疾呼:「共產主義也是我們的敵人,…其為害於我們中國的地方,更甚於帝國主義式的敵人。」抱國家主義的青年黨人曾琦、左舜生、陳啟天等則於上海發刊「醒獅周報」,除反對共產主義外,並揭發共黨加入國民黨的陰謀。

廣東地區的英人及商民尤感不安,如前所述,1924年8月,英人結合廣州商團圖謀推翻廣州政府﹔9月30日,廣東省議會致電國聯,指孫中山擾害地方和平。

1924年秋,粵區委委員楊殷、陳日祥、梁桂華帶同梁復燃、鄭全、李連、黃天偉等到香港開展工作。

楊殷等租紅磡街市側南寧6號樓下作活動據點,派曾在黃埔船塢當學徒的羅珠住在這裡。甘卓棠、彭鬆福等青年工人常到這裡參加活動,隨后加入中共的外圍組織“小社”。楊殷、陳日祥經常在華機器會的“醒藝俱樂部”與機工一起活動。羅登賢在那裡結識了陳日祥。楊殷、陳日祥的公開身份是國民黨中央工人部特派員。中共派黃平擔任海員工會英文秘書。派李連到黃埔船塢去當工人,鄭全當木匠,黃天偉當排字工人。文化界和學生運動仍由在香港成長的彭粵生和李義保等負責。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香港國民黨改組員會由彭粵生、鄧理中、鄭全3人組成。

10月,赤色職工國際委派黃平到香港組建國際海員俱樂部,吸收中、英、美等各國海員加入,黃平兼任海員工會英文秘書。

11月5至12日,粵團區委在廣州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香港派彭粵生出席。彭粵生在大會上報告香港青年運動概況。彭粵生當選為候補執委兼農工部助理。會后,彭粵生回香港加強紅磡、灣仔等各大小工廠青年運動的工作,經常到船塢、電力廠、水廠聯系青年工人。

此期間,團粵區委在廣州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香港派彭粵生出席。彭粵生在大會上報告了香港青年運動概況。彭粵生被選為團粵區委候補執委兼農工部助理。

會后,彭粵生回香港加強紅磡、灣仔等各大小工廠青年運動的工作,經常到船塢、電力廠、水廠一帶聯系青年工人。年底,團支部由原來按地域劃分改為按行業劃分,分為木匠第一支部、木匠第二支部、大東電報局、教育、集賢、排字工社等6個支部,團員有杜鐸、蘇南、梁九、木匠蘇佳等33人,其中木匠20人,電報員4人、教育界3人、苦力3人、排字工人3人。

應該說,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香港的活動對於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香港的活動提供了必要的階級基礎和寶貴的歷史經驗。

眾所周知,香港的政治環境有別於內地,黨在香港的活動基本上是以工人運動和隱蔽戰線為主。大革命時期的香港,黨成功領導和發動了1922年的香港海員大罷工和1925年的省港大罷工。黨對於這兩次斗爭的具體實踐使黨和黨的干部積累了相當多的和資本家如何斗爭和怎樣斗爭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使今后黨在香港建立各種左派工會和領導工人斗爭提供了階級基礎和歷史經驗。

(作者系黨史愛好者)

(責編:王新玲、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