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潭秋次子陳志遠:最不忍心看父親受審記錄

本刊記者  呂其慶
2013年07月08日10:1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追憶父親“一大經歷

陳志遠告訴記者,陳潭秋的五哥陳樹三是父親革命思想的啟蒙者,陳樹三曾是同盟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據說在當時鄉間小山村庄裡,父親穿著短褲,剪了辮子,背著書包上新式小學,可謂開風氣之先。”

辛亥革命后,陳潭秋考入高等師范學院(武漢大學前身)英語部。“在學校中,父親是學生運動的活躍分子,五四運動時,父親總是站在游行隊伍的最前列。”

后來,陳潭秋被推選為武漢學生代表之一,去上海聯絡各地學聯,也因此在上海結識了董必武,並開始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

“父親第一次見到董必武是在1919年夏天,他倆一見如故,交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心得,暢談改造世界的抱負……”

1919年秋,大學畢業的陳潭秋成了湖北人民通訊社的記者,並在董必武主持的私立武漢中學兼任英語教員,私立武漢中學后來成為湖北黨組織的發源地。因此,陳潭秋以記者和教師的雙重身份,經常深入武漢各學校、工廠、機關等地,以文字為刃、以教育為方,開啟民智,傳播革命思想。

1920年秋,董必武和陳潭秋等人發起成立了共產主義研究組,又建立了半公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中共“一大”的召開准備了條件。隨后,陳潭秋和董必武被公舉推選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代表。

1921年7月,陳潭秋和董必武一起搭乘輪船,代表中共武漢黨組織,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並見到同來參會的長沙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名﹔北京代表劉仁靜、張國燾﹔上海代表李漢俊、李達﹔廣東代表包惠僧、陳公博,以及留日共產主義小組代表周佛海。

“后來,父親撰寫了《中共第一次大會的回憶》(1936年6、7月間發表於《共產國際》雜志第七卷),詳細回憶了一大召開情景,還說到了中共成立后的15年間,為革命事業犧牲的許多老共產黨員,以及一些叛變了革命,走進反革命營壘的叛徒。他說,‘在第一次大會時期加入的黨員,現在剩下的簡直很少了。但在一次大會后,生長起來很多新的力量……黨的一切生活,一切斗爭,一切政策,都隨著黨的生長加強著,生長著,鞏固著。’”

(責編:王新玲、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