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潭秋次子陳志遠:最不忍心看父親受審記錄

本刊記者  呂其慶
2013年07月08日10:19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書報資本家”

武漢,對於陳潭秋和陳志遠父子而言,都是完成最重要人生轉折的地方。上世紀40年代,尚處少年時期的陳志遠被父親的革命戰友接到武漢讀書,在武漢二中讀書期間,陳志遠的物質生活很富裕,他告訴記者,黨組織很照顧他,每月中央組織部都會給他10元錢的生活費,一些老同志,如瞿秋白夫婦也會不時給他零花錢,那時,10塊錢不算小數目,陳志遠手裡總能攢下一些錢。“我就用這些錢買書、訂報,宿舍裡到處是我買的書,同學們都叫我‘書報資本家’”。孜孜不倦地閱讀求索,陳志遠逐漸了解黨所領導事業的偉大正確性和無比的光明前景,也逐漸理解了父母所追求事業的崇高。也正是在這個階段,陳志遠立志要從事黨的歷史研究。

臨近中學畢業,武漢二中校方堅持讓陳志遠留校任教,但為了能潛心研究黨史,他還是決意報考大學,並最終考取了當時名氣很大的南開大學歷史系。

1953年,時年20歲的陳志遠背上行囊離開父親作為革命先驅引航戰斗過的土地——武漢,北上天津,開始獨自一人的求索生涯。

如願以償的陳志遠在大學期間沉浸書海,翻閱大量歷史著作、撰寫了大量文章,因表現優異,畢業后得以留校擔任歷史教學工作。教學研究中,陳志遠有機會看到父親留下的書稿。“父親是一個善於思考總結的人,從1921年到他生命最后時刻,他一直沒有停止思考中國的命運和前途,並把這些思考都一一寫了下來。”

雖沒有直接受過父母教誨,但他們對陳志遠一生影響頗深。陳志遠告訴記者,父母的革命精神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都成為自己一生學習、工作、生活的鞭策。生活中每每遇到挫折,陳志遠總會想起父母一生所作出的選擇:他們用一生時光踐行信念,用生命換取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

陳志遠自幼因突發腦炎,右側身體功能嚴重受損,普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和工作,他卻要付出常人無法體驗的痛苦和煎熬,但他總想:“比起父母等老一輩革命人用生命追求自己的信仰,身上的殘疾又算得了什麼?”

(責編:王新玲、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