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陳雲:領導干部要警惕 “抬轎子、吹喇叭”的人

○王明波
2013年07月26日16: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陳雲反復提醒領導干部,要警惕“抬轎子、吹喇叭”的人。他認為,“抬轎子、吹喇叭”之風盛行,將會對黨的建設造成極大危害,並嚴重影響正確決策的形成。應當在黨內培養濃厚的民主氛圍,發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使“抬轎子、吹喇叭”之風失去生存土壤。

[關鍵詞]陳雲﹔“抬轎子、吹喇叭”﹔正確決策﹔黨內民主﹔批評與自我批評

1977年8月14日,陳雲作為上海代表團的代表出席中共十一大,在小組討論時就黨的建設發表了一條意味深長的意見:中央、省、市(包括軍隊)的主要領導同志,要對抬轎子、吹喇叭和逆風惡浪襲來時隨風倒的人,保持警惕。這樣的人都不是實事求是的人。類似的話,陳雲早在1938年9月《論干部政策》一文中就講過,“對於干部,不要‘抬轎子’,要實事求是”,后來還在不同場合多次論及。“抬轎子、吹喇叭”是對黨內那些盡說好話、溜須拍馬、奉承吹捧現象的形象比喻。陳雲對這種庸俗現象深惡痛絕,因為它影響正確決策,破壞黨內民主,敗壞黨的風氣。

一、“抬轎子、吹喇叭”會影響正確決策的形成

作決策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之一。領導干部如何才能做到正確決策呢?陳雲提出的方法是“交換、比較、反復”。

首先要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交換意見,弄清情況。決定政策,解決問題,“難者在弄清情況,不在決定政策。隻要弄清了情況,不難決定政策”。領導干部作為個體,看問題總是有局限性的,這時,發揚民主,發揮集體的力量,群策群力,就十分重要。“集體討論、大家交換意見,是達到全面認識的重要方法。”領導干部在形成一個意見之后,不要急於決策,先放一放,和大家充分地討論和交換。在交換意見的過程中,要多聽取反面的意見。那些不提意見,只是一味贊成的同志,“不想問題,不發議論,天天搞五福布的,就要差一點”。(參見《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頁。)“五福布”是當時天津第二棉紡織廠生產的一種印有寓意吉祥的五隻蝙蝠商標的白布,陳雲用它來比喻隻說好不講壞,隻贊成不批評的現象,是“抬轎子、吹喇叭”的同義語。對於批評意見,陳雲特別提醒領導干部要“認真聽取,展開討論,吸收正確的,駁倒錯誤的,使自己的意見更加完整”。

在作決策時,還要進行比較,“所有正確的結論,都是經過比較的”。所謂比較,就是對一切可能進行對比研究,趨利避害,從中找出最適合、最准確的結論。大家可以心平氣和地發表不同意見,也可以開展辯論,“相互辯論,也是一種比較,可以看出哪種意見是對的,哪種意見是不對的,然后取得一致看法”。在陳雲看來,允許有不同意見的辯論,就可以少犯錯誤。比較的實質就是要領導干部勇於和善於聽取不同意見。

在作決策時還需要根據客觀情況進行反復研究。所謂反復,“就是決定問題不要太匆忙,要留一個反復考慮的時間”,“先放一放,比如放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再反復考慮一下,聽一聽不同的意見”。決策作出后,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繼續根據客觀情況加以修正,使之更全面、更完整。

“交換、比較、反復”的過程就是領導干部傾聽不同意見,使自己決策更接近客觀實際,更正確的過程。如果領導干部聽不得不同意見,喜歡“坐轎子、聽喇叭”,就使得有意見的同志不能發表意見,久而久之,必然會聽不到不同聲音,出現一言堂的局面。“如果鴉雀無聲,一點意見也沒有,事情就不妙”。

喜歡“抬轎子、吹喇叭”的人,並不將精力和能力放在工作上,不去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而是根據領導的好惡加以取舍。領導喜好的就添油加醋地鼓吹﹔領導厭惡的則毫不吝嗇地予以舍棄。這樣,表面上是“皆大歡喜”,而對於實際工作,卻一無助益。相反,還因為“抬轎子、吹喇叭”之人在領導面前遮蔽了真實情況,領導干部在作決策時隻能依據片面的認識制定措施,往往決策失誤,對實際工作造成嚴重損害。

【更多精彩故事進入黨史頻道】

一顆留在張震上將身上近十年的子彈頭

解密葉群的性格與命運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澤東的心思

揭秘:毛澤東保健飲食——生日菜譜

揭秘:貼身攝影師錢嗣杰鏡頭下的毛澤東

親歷審判張春橋:表情陰森 一言不發

毛澤東揭周恩來"政治弱點":一半"虎氣" 一半"猴氣"

毛澤東菜譜和真實食譜全揭秘

毛澤東與朱德在古田會議前有何分歧

蔣介石宋美齡: 政治婚姻或恩愛夫妻?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