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榜首進一中
5
足步:決斷,6個月后離開學校
毛澤東回憶自己離開一中情景時說:“我不喜歡第一中學。它的課程太少而規則繁瑣。並且,在我讀過《御批歷代通鑒輯覽》以后,我斷定還是單獨求學的好。六個月后,我離開學校。”
一中的“規則繁瑣”不假。甘融在回憶中說:“清晨聞號聲起床,以十分鐘盥漱整理內務,即搖鈴點名晨操,點名時校長訓話,無非是勉勵學生進德修業,有時對犯規同學公開批評。校長的態度是嚴肅的。學生與校長之間有很大距離,學生們認為校長是官老爺。”
應該說,毛澤東在一中是“得寵”的,校方重視,老師喜歡,同學欽佩,可他一旦發現有更好的學習途徑時,便義無反顧地棄舊擁新。
不過,毛澤東雖然不喜歡一中,卻尊敬校長符定一,符定一也非常器重這個學生。1925年,做了高官的符定一回長沙省親,在一位時任省府秘書長親戚家中看到當局逮捕毛澤東的密電,他當即說道:“你們不要抓他,他將來的成就會在你我之上。”力保毛澤東出險。解放后,師生二人多次相見。此為后話。
6
記者感言:“第三次冒險”
紫東園僅僅是毛澤東人生路上的一站麼?
當然不是!
套用名言“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此時毛澤東是“我愛老師,但我更愛追求新知識”。一中的“規則繁瑣”能讓“一心讀書”的學生按部就班、苦讀“聖賢”,但會讓一個追求知識、追求理想的熱血青年反叛。在“愛師”和“追求”二者矛盾不能調和時,毛澤東隻有選擇離去。
再套用毛澤東自己的話,投考一中是他學業上的“第二次冒險”,那麼在記者眼裡,退學於一中、走自學之路是他“第三次冒險”。如此,離學問之道近了,離職業定位更加遠了,基本生活壓力更加重了。
寧可負重,不變追求,這就是青年毛澤東。紫東園可以作証。
■鏈接
省立一中
即現在的長沙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12年,原名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是湖南省最早的公立中學,素以名師雲集,校風朴實,人才輩出而著稱,毛澤東、朱镕基、周谷城、周立波、楊小凱、譚盾等蜚聲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經濟學家、音樂家和17位“兩院”院士均先后在此就讀。該校現為湖南省教育廳直屬的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