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青年毛澤東之路:榜首進一中

文熱心
2013年08月08日08:52   來源:湖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榜首進一中

1950年,毛澤東與符定一在北京親切交談。(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紫東園曾是一中創建初期的校址,毛澤東在這裡讀書半年。

柳潛批改的《商鞅徙木立信論》。

2005年,湘陰縣三塘鎮檀栗屋場前發現柳潛(鈞湄)的墓碑。

求學一中路線示意圖

幾經選擇,毛澤東進了省立一中。

按現在的分法,毛澤東進的是一所普通中學,受的還是基礎教育,並沒有受職業教育。

這也意味著,毛澤東從讀書到謀職,還得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在一中,毛澤東在頗受重視的同時,也受到了校方的繁瑣規則束縛,還受到了學習上“吃不飽”的折磨。這讓他很不滿意,加上“遇”到了那本書,結果呆了半年,他就告別一中,走向了自學道路。

1

足印:紫東園

省立一中的“第一號學生”

創辦於1912年春的省立第一中學,最初的地點在北正街的紫東園,校址就在現在的民主后街4號、5號。記者7月20日再一次來到這裡時,隻有一片人家。也怪不得,一中初創,本來就是借用民房做校舍。據已故的湖南文史研究館館員甘融回憶:學校“是新建並排五開間三進兩層的兩所民房成立的。后來班次較多(最多時八班),又租對門駐省湘潭中學(今石怡織布廠)為宿舍。”直到1914年,“才遷往荷花池”。

毛澤東曾回憶說:“我在學業上的第二次冒險是在省立第一中學,我花了一塊錢報名,應了入學考試,以第一名被錄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被編入普一班,毛澤東無疑是新成立學校——省立一中的“第一號學生”。

甘融回憶他和毛澤東投考一中的情景:當時報考的普通科有“二千余人”考生,“借貢院優質師范校舍為試場。我記得第一場試國文,題目是《民國成立,百端待理,教育與實業,應以何者為重要策》。第二場,試史地、算術理科。榜發,普通科取一百五十名,榜首是毛澤東,我列第四。”“普通科分英文兩班,德文一班,毛澤東習英文,編入普一班,我習德文,編入普三班。”

“紫東園校舍既系民房改裝,當然不適合學校之用,樓上作寢室和自修室,樓下每邊把四間房打通,作為教室,其余間作辦公室、圖書儀器室和教職員住室。一棟轎廳作為風雨操場和禮堂,另一棟轎廳作食堂,師生二百余人,擠在全校面積不到一百二十平方丈的斗室中,無寬曠校園可資游息。教室黑暗,雨天要點燈,天晴要到諮議局上體操課,那時學校還沒有電燈,晚間自修,點燃油斗笠燈。”

“普通科第一年課程為國文、外語、算術、歷史、地理、植物、修身、手工、圖畫、音樂、體操等。國文、外語每周都有六小時,全周上課時間36小時,課外活動時間少。”

2

足步:再試,讓校長認定毛澤東“可堪造就”

毛澤東“榜首進一中”,校長符定一心裡卻有點嘀咕。因為他深知此時社會的黑暗,最擔心在他主持的學校中有“關系生”考入。因此,他不僅嚴格考場紀律,而且還親自復審錄取生的考卷。

當符定一審閱了毛澤東的考卷之后,深為其閎中肆外、縱橫捭闔的文風所感染,為此,他決定要親自見一見毛澤東。當看見這位來自湘潭鄉下、穿著土布衣服的考生時,他驚愕了,不禁自問:“他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嗎?”於是,他決定親自面試一次。

為此,符定一把毛澤東叫到校長室,上下五千年,縱橫八千裡,從各個方面“為難”這位鄉下來的考生。出乎他所料的是,毛澤東從容對答,常出驚人之語。符定一取出紙、筆,又以命題作文試之。對此,毛澤東稍加沉吟,展紙揮毫,龍飛鳳舞,一揮而就。符定一看罷這篇如行雲流水、立馬即成的文章贊嘆不已。從此,他“認定毛澤東是一位可堪造就的大器之材,決心要好好地栽培”。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