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生
2012年12月24日08:33 來源:北京日報
4、“共產國際中國局”胎死腹中
羅易在1927年4月初到達武漢后不久,就發生了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時,中共是先進行土地革命還是繼續北伐,羅易和鮑羅廷對此發生了意見分歧。
羅易於5月25日曾給斯大林和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發電報,指責鮑羅廷的主張是“將意味著實際取消共產黨”,要求“莫斯科應趕緊進行干預。”5月28日,羅易給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寫出書面報告,認為“鮑羅廷想使共產國際代表成為他的下屬,並根據他的指示去領導黨”。羅易要求得到斯大林“對共產國際代表機構問題,以及它同國民黨和鮑羅廷關系問題的明確答復。”羅易給聯共(布)、共產國際高層反映他與鮑羅廷矛盾和分歧的意見引起了重視,5月30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決定,在給鮑羅廷、羅易和駐漢口領事柳克斯的電報中要求:“請不要扣押羅易和其他負責同志的電報。”為了解決羅易和鮑羅廷之間的矛盾,6月9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接受布哈林的建議,決定組建“共產國際中國局”。5天后,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又決定由羅易、鮑羅廷和加倫組成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機構。然而,在6月3日發生了羅易幻想依靠汪精衛挽救革命而冒冒失失將共產國際五月指示給他看的事情。羅易此舉引起了鮑羅廷、柳克斯和中共中央的不滿,並報告給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盡管羅易連電斯大林和布哈林、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就此事作出解釋,但是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政治書記處還是在6月22日作出“立即將羅易同志從共產國際執委會代表職位上召回”的決議。
這樣,隨著羅易的離去,聯共(布)中央政治局6月14日決定成立的由羅易、鮑羅廷、加倫三人組成的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機構未開始工作,便胎死腹中。羅易離開后,1927年7月14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秘密會議決定,鮑羅廷立即動身回莫斯科。隨著鮑羅廷的離去,聯共(布)、共產國際指導中國大革命的代表和機構,全部結束了使命。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