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小平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我父親寫於1954年的專門論述詩歌朗誦理論的《詩的朗誦》。在這篇三千余字的文章中,他對於詩歌朗誦的起源、現代詩歌朗誦的涵義、特點、作用和對象、開展這項活動需特別注意的事情、什麼樣的詩適合於朗誦、詩朗誦的技巧和方法等諸多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正是他從多年實踐中提煉出的理論精華。我父親再三強調的是詩歌與人民大眾的結合,而朗誦,正是最好的渠道和工具。他指出:“詩歌朗誦漸漸形成一種運動,這種運動實際上就是詩歌與廣大人民群眾更密切、更直接結合的運動。”
“‘五四’文學革命以后,詩雖然革掉了舊的枷鎖,建立了新的內容和形式,但實際上這種革新了的新詩並沒有打進勞動人民群眾裡去。原因很簡單,就是詩人所歌唱所抒寫的和人民所要求所希望的並不能完全一致。……抗日民族戰爭爆發之后,詩歌的范圍、影響隨著詩人們生活圈子的擴大而擴大了。朗誦運動興起了。在抗戰的隊伍裡,在工廠裡,在學校中,我們可以聽到詩的聲音了。到了抗戰勝利前后,朗誦詩也成了反抗國民黨統治、反抗美帝國主義壓迫、爭取自由民主的一種武器。在各種群眾運動的場合裡(特別是學生運動),詩朗誦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它所起的鼓動、燃燒作用是很大的。……新詩它終於要一步一步地從供給個人默讀(眼看)向著面對廣大群眾高聲朗誦的路上走去。”我父親是多麼高興看到這種情景,因為這正是他為之努力的目標。他在文章中指出,在群眾大會上朗誦,第一件應該注意的事情,就是詩的題材和主體是否和群眾的生活、思想、要求、希望相符合,詩人的情感是否和群眾達到了一致的程度。對於寫作者、朗誦者及聽者一邊放聲朗誦,詩的思想內容應該是群眾化眾情感上應產生的共鳴,提出一邊不停地頓著腳,像獅子怒的,語言應該是口語化的。越了真理性的見地。由此,我記吼一樣地激動著。是切合聽眾實際要求的,感染起了65年前我父親的一次詩朗“快要完畢了,突然又一力就越大,越容易產生共鳴,誦。得知有這樣一次朗誦,源於次呼聲:‘再來一次!’結果一定是成功的。在詩歌朗我父親老友姜德明先生1979年的“真令我感動了,這是詩人誦的藝術技巧上,我父親認一封來信。信中附來了香港報紙臧克家的朗誦。”
朗誦的方法,因人而異,該年發表的一篇散文《聽詩人臧從1948年到1979年,31年是沒有一定成規可循的。有的克家的朗誦》。作者施寧先生在歲月流逝,卻沖洗不掉施寧先借助於手勢、表情甚至於服不長的文章中,回憶起:生對於我父親當年朗誦時的身裝、道具、舞台、燈光,這要“那是四十年代(注:1948姿、情態、聲音和自己被深深看實際情況的需要與否。但有年12月),在(香港)青山達德打動的清晰記憶。我深深理解一條基本規律必須服從,那就學院民主禮堂上,聽過一次嘹亮65年前這次朗誦背后,有著父是從事朗誦這篇詩的人必須對而又動人的聲音:就是詩人臧克親多少親身經歷的感慨和多麼於它有深刻的了解,和它起了家的演講與朗誦。深厚的情感在其中。聞一多,情感上的共鳴,對於它節奏的“這個清瘦而又帶著北方是招收我父親進入國立青島大急緩,調子的高低,必須揣摩口語的詩人,在演講時,雖然學(即山東大學前身)讀書的體會,做到一字不苟的程度才使我這個廣東人不易聽得懂,恩師,是指引他形成自己詩歌行。總之,我父親所倡導的,但他那種手舞足蹈的激動表風格的引路人。他們都是終生是他終生不渝的“文學藝術為情,實在令我十分興奮。我聽不渝的忠誠的愛國主義者,都人民大眾服務”的宗旨,因見他說他很高興地望著座上的曾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不畏犧此,這篇文章涉及的多個有關許多年輕人而感到自豪。牲,不懈戰斗。因此,我父親詩歌朗誦方面的問題,都是圍“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對於聞先生著名詩作《一句繞著如何能更好地使之為人民的話語結束了,全場流動著一話》的愛國主義思想核心,理大眾服務這個中心。其中的不陣熱烈的掌聲。隨之側坐在講場解得那樣透徹深刻。他用自己少論點,今天讀來,仍有指導前面的黃藥眠先生站起來說話:滿腔的愛國熱忱,充滿激情地和借鑒意義。‘相信一定有些人聽不懂臧先生朗誦這首已為祖國而獻身的恩我父親在《詩的朗誦》的講話,我來翻譯一下吧。剛才師的愛國名篇,多重情感的匯的結尾,寫了這樣一段話:臧先生的演講題目是《聞一多先集之下,剛剛因國民黨搜捕而“詩,燃燒了朗誦的人,朗誦生的道路》。’來到香港的我父親那獅子般的的人再拿它去燃燒廣大的群“話剛說完,臧先生轉身怒吼,當然會打動每位聽眾的眾。一個真正好的詩歌朗誦想走回座位去,跟著又是一陣心。這是一次多麼成功的詩朗者,應該是一個最懂詩的人。掌聲,聽到有人在高呼:‘請誦!由此可見,我父親不僅是他的朗誦不僅是一種詩的傳臧先生來一次朗誦。’詩歌朗誦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聲,應該是一種詩的再造。如“他微笑地搖一搖手,但而且是他自己提出的詩歌朗誦果對於詩篇精神缺乏透徹的領為了大家的熱情,終於又拿起理論的實踐者和驗証者。會和具體的把握而僅憑某幾種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首聞我父親一生參加過多少類型的腔調去做,那他是不會一多的遺作《一句話》,跟著次詩歌朗誦活動,早已無法計得到成功的。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