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十八軍進藏路上的“運糧接力”   

王曉建

2013年08月21日08:55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十八軍進藏路上的“運糧接力”

譚善和(中)在剛剛修通的康藏公路雅安至甘孜段,迎接18軍軍長張國華。張國華乘坐的這輛吉普車,也被譚善和臨時借用,參加了在金沙江東岸的接力運糧行動。資料照片

記史

1950年2月,大西南的四川、貴州、雲南、西康四省已經遍插五星紅旗,待解放的地區隻剩下西藏了。隨即,西南軍區派遣第二野戰軍第18軍、雲南軍區第126團擔負進軍西藏任務,並命令該軍區工兵縱隊所屬的6個工兵團與第18軍的3個步兵團及西南公路局兩個總隊相配合,盡快修筑康藏公路,以便運送部隊和軍需物資。

譚善和時任西南軍區工兵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接到西南軍區“不惜一切代價修路”的命令后,他立即帶領幾位工兵團長和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出發勘察路址。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勘定了康藏公路雅安至甘孜段的路線。4月中旬,譚善和率6個工兵團的萬余人開始了艱苦的施工。

工兵部隊發揚令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英雄氣概,使用簡陋的器材筑路基、架橋梁、打隧道,征服了每秒流速超過7米的大渡河、雅礱江,打通了海拔3400米的二郎山、4700米的折多山、4600米的羅鍋山,將公路修到了金沙江以東100多公裡的甘孜。1950年8月25日,康藏公路雅安至甘孜段通車。10月2日,康藏公路甘孜至海子山段竣工。第18軍利用這條剛剛通車的公路迅速集結部隊,10月6日便渡過金沙江,發起了昌都戰役。

毛澤東主席提出:“進軍西藏,不吃地方。”因此,昌都戰役打響后,所需一切糧食、物資都要靠后方補給。但是,康藏公路的臨時重點海子山距金沙江邊還有60公裡,經第18軍部隊搶修,有30余公裡能通行吉普車和馬車,其余路段隻有牦牛才能行走。譚善和奉西南軍區首長命令來到海子山,親自組織向金沙江邊轉運糧食和物資。

面對路難行的問題,譚善和臨時決定,將自己和第18軍軍首長、師首長乘用的吉普車集中起來,與200多輛馬車一起向金沙江邊搶運糧食和物資﹔在吉普車、馬車過不去的地段,便換成雇來的1萬多頭牦牛馱運。

於是,在金沙江東岸出現了一個奇觀——解放軍首長乘坐的吉普車與成群的牦牛進行著“運糧接力”。糧食和物資運到金沙江東岸后,再船運過江,供給第18軍作戰部隊。

1950年10月24日,昌都戰役結束,獲得殲滅藏軍5700余人、攻克入藏門戶昌都的重大勝利。此戰使西藏地方政府的態度發生了轉化,並於1951年2月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和談代表團赴北京,同以李維漢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談判。談判結束后,雙方於1951年5月23日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西藏終獲和平解放。在昌都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傷亡114人﹔但在康藏公路雅安至海子山段的修筑過程中,卻傷亡650余人。昌都戰役的勝利以至西藏的和平解放,是與工兵戰士付出的生命和血汗分不開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