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76歲高齡的張鼎丞得悉女兒女婿申請調回北京工作的消息后,心中急得要沸騰了似的,這怎麼可以呢?如果事情傳開了,人們會怎麼看待?肯定有一些人會以為是他這個父親以權謀私,為子女開后門。他馬上找他們談話,對女兒女婿循循善誘,耐心勸導,希望他們不要向組織提出回北京的要求。談話時,張鼎丞首先發問:“好兒女要志在四方。為了照顧媽媽,你們怎麼連工作都不顧呢?你們的媽媽,黨和組織上會照顧的。再說,現在有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他們也有家庭困難,也有老人需要照顧,如果大家都要求調回北京,那麼外地的工作誰去做呢?你們作為我張鼎丞的親屬,要以身作則。”
最后,張鼎丞語重心長地對張延忠和王興說:“我們共產黨人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我們的心也是肉長的,這樣做並不是不要家庭生活,不孝順父母。我們犧牲一個家庭的幸福,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家庭擁有幸福!”
張鼎丞的子女從小就穿著帶補丁的衣服,腳上穿的鞋子是家裡自制的布鞋,隻有到了春節,張鼎丞才讓保姆上街扯上幾尺新布做新衣服,讓孩子們高興一下。1960年前后的困難時期,張鼎丞的小女兒張路寧上初中,學校離家隻有一站路程,可是不到星期天,張鼎丞絕對不讓她回家住,也不許在家吃飯。張路寧那時身體正發育,飯量很大,學校食堂提供的飯菜根本不夠吃,經常餓得頭昏眼花,實在支撐不住了,幾次跑回家偷偷弄點食物吃。張鼎丞鐵下心腸,批評張路寧:“在國家困難的特殊時期,你應該和大家一樣過艱苦生活。”並且告誡兒女們:“將來你們別想得到我一分錢的財產,你們能繼承的隻有我干了一輩子的革命事業!”
1964年,張鼎丞生病住院,在外地讀書的女兒張延忠趕回北京看望他。他對女兒下驅逐令:“我的病有大夫給我治療,你不應該耽誤學業,趕快回校去吧!”張延忠考上工科大學后,在學校入黨。轉正時,張鼎丞給張延忠寫了一封長達20多頁的信,指出她的缺點,提醒她不要沾沾自喜,要她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張延忠大學畢業時,張鼎丞特地給校長、系主任寫信,還找她的黨小組長談話,說明“張延忠同志思想上還有許多非無產階級的東西,嚴格地說,是不夠一個共產黨員的條件的”,要組織上好好幫助她。父親的話使張延忠終生難忘。她常常提醒自己:記住爸爸的話,做一個不僅組織上入了黨,而且在思想上也夠格的共產黨員。
言傳身教,令行禁止,在良好的家庭熏陶下,張鼎丞的子女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從不以自己父親的身份來炫耀自己,從不主動亮明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而是勤奮工作,默默奉獻。張鼎丞的大女兒張招娣,是張鼎丞和前妻賴月華所生。賴月華為革命犧牲后,張招娣由群眾撫養長大,新中國成立后才回到他身邊。張鼎丞送她上了小學后,鼓勵她到北大荒支邊。后來她為照顧養母回到福建,在省機械科學研究院機關食堂當炊事員,一直干到退休。她的同事、上級、街坊鄰居都不知道她是張鼎丞的女兒。張鼎丞的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外地遠洋運輸公司工作,長年累月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難得回家團聚。張鼎丞逝世前兩年,已經不能走路了,在家養病,卻從不讓兒女們請假陪伴他。他病重時,有個兒子從外地趕回來看望他。他清醒過來后,非常生氣,板起臉孔讓兒子馬上回去。他說:“你不是醫生,有病醫生會替我看,組織上會照顧我,你回去好好工作就行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