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丞,原名張福仁,福建省永定縣金砂鄉西湖寨村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起,同鄧子恢等一起,領導了龍岩、永定、上杭等縣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是閩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建者之一。1949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53年至1954年,相繼擔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四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第一副部長、代理部長。1954年至1974年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75年至1980年9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1年年底病逝,終年83歲。
嚴律子女力鑄品格
張鼎丞的秘書、司法部原副部長魯堅曾回憶說,張老經常講,共產黨人從參加黨組織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獻給了黨,幾十年來,同他一起戰斗的同志很多都犧牲了,他是革命征途中的幸存者,他沒有任何理由向黨伸手要名要利。
張鼎丞對子女要求很嚴格,從不嬌寵溺愛,從來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他們謀求私利,總是要求子女好好學習、發奮工作,教育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前途,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搞特殊化。他經常說:“你們生長在高干家庭,沒有任何理由比別人特殊。要是說有特殊,就是政治思想上應該要求自己更嚴格,在各方面都起模范帶頭作用。如果你們躺在父親的功勞簿上,肯定是沒有出息的。隻有靠自己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1952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張鼎丞寫信給女兒張延忠,教育她要好好學習,積極上進。張延忠當時正在讀小學,半個月后,給爸爸回信問他:“爸爸希望我做什麼?我一定會做到!”7月6日,張鼎丞提筆復信,回答了女兒提出的這個問題:“我想我對你有很大的希望!即:(一)要身體、精神健康,不發生疾病﹔(二)要有高深的學問和有堅強的毅力﹔(三)現在要做好學生和好少先隊員,將來要做模范的青年團員,再做模范的共產黨員。這三件大事,我想你會願意做的。……請你寫一份志願書,就按照你的志願書去實行吧!”
斗轉星移,日出日落,女兒張延忠漸漸長大了,與王若飛的兒子王興結了婚。上世紀70年代,張延忠和王興夫婦在江西工作。張延忠的婆婆(即王若飛的夫人)李培之由於受“四人幫”的迫害,被關進監獄好幾年,身心受到極大戕害。李培之出獄以后,住在北京,身體非常虛弱,時常生病,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李培之在北京沒有什麼親屬,王興是他唯一的兒子。可是唯一的兒子竟在那麼遙遠的地方工作,鞭長莫及,根本沒辦法照顧她。怎麼辦呢?1974年,張延忠和王興反復商量,准備向組織申請調回北京工作,方便照顧母親。張延忠覺得,孝敬父母是天理人倫,是子女最基本的義務,自己的調動申請名正言順、合情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