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警衛員朱鎮中回憶,抗戰時期,白天,張鼎丞腳踩草鞋東奔西走,警衛員累得晚上一躺下就呼呼入睡,而他卻還在油燈下寫調查報告或經驗材料,每天忙到深夜。冬天的江南河水結成薄冰,警衛員夜裡裝訂文件凍得手腳疼痛發麻,張鼎丞怕他們受凍,把自己的大衣和棉襖送來,讓朱鎮中和警衛員熊斌穿上,囑咐他們,別受涼了,小心感冒。警衛員們心裡感到暖融融的。
1937年某日,張鼎丞從龍岩來到南靖縣科嶺下斜村。村民們一擁而上,幫著拿背包,提網兜。“張主席,您的網兜好沉啊!裡頭裝的是什麼?”當地干部王鼎榮一接過沉甸甸的網兜,看著用舊報紙包著的一大包東西便忍不住探問。張鼎丞詼諧地說道:“你打開看看,我是給你們送‘東風’來了。”大家七手八腳打開紙包一看,竟是一堆長短不一的鐵釘。原來,張鼎丞擔心科嶺人民蓋房缺鐵釘,便從龍岩帶來一大包。“好細心的張主席呀!”人們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
張鼎丞離開下斜村重返龍岩准備北上抗日那天,一大早,一群鄉親站在村口送別他。張鼎丞從送別人群裡拉出王鼎榮,從貼身衣袋內掏出一個層層包裹的紙包,鄭重地放在他的手心裡,語重心長地囑咐:“鼎榮,這20元錢就留給你們買小雞養吧!你們黨支部要帶領鄉親們好好干,渡過難關,革命勝利的日子不會太遠啦!”王鼎榮雙手捧著這存著張鼎丞體溫的紙包,兩眼噙著淚花,默默地點了點頭,小心翼翼地將這不同尋常的紙包揣進了懷裡……
兩袖清風不留片瓦
在福建工作期間,有一次張鼎丞下鄉,看見成熟的水稻倒伏在路上,如果硬踩過去,必會踩碎許多稻穗。張鼎丞跟警衛員一起,小心翼翼扶起水稻。他對警衛員說:“老百姓辛辛苦苦種田,如果看見稻子被踩會多心痛。”張鼎丞到北京工作后,閩西經常有老鄉去找他,他總是熱情幫助,招待吃飯,買好回程車票,甚至給些路費。身邊的工作人員建議叫福建省民政廳解決鄉親們的差旅費,張鼎丞回答說:“怎麼能叫公家報銷呢?他們來找我,是我跟他們之間的事情,當然要我出。”這樣一來,他的工資就所剩不多了。晚年,他近一半的工資花在藥費上。除了日常生活的開銷以外,他還要資助在福建的大女兒、侄兒和家鄉親戚。他家裡曾請過一個保姆,十年特殊時期該保姆回上海了。當他從各種渠道了解到該保姆生活困難,身邊無兒無女又沒有工作的情況后,便決定每個月給她寄去30元錢,當做基本生活費。保姆患腫瘤要開刀,交不出住院費,他資助了幾百元錢。對保姆的基本生活費資助一直持續到1981年張鼎丞逝世為止。
張鼎丞對身邊工作人員充滿感情。曾在他身邊工作的同志,盡管后來回老家或者調任其他地方了,一旦他知道他們生病或家庭有困難,總要寫信問候,鼓勵他們同疾病作斗爭,寄錢去幫助他們。上世紀60年代,曾在他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家裡遭了災,生活十分困難,他聽說后,立刻寄200元給這位同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