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百子圖”與藍棺罩——名人與湘繡(二)

文熱心

2013年09月04日14:43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百子圖”與藍棺罩

3. 結緣湘繡:早在“同盟”成立時

說起孫中山對湘繡的喜歡,可以追溯到1905年8月的同盟會成立。

1950年6月,長沙刺繡同業公會出版的《湘繡輯》記載:“辛亥革命前,同盟會黃興從日本返湘,贈刺繡表囊(給)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國策。”

其實,黃興送給孫中山那個湘繡懷表錦囊中並不是表,而是“妙計”,即華興會成立時提出的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方略——“各省響應,直搗幽燕”。后來,孫中山將方略改為“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合二為一作為同盟會的綱領。孫中山后來把這個錦囊交給宋慶齡珍藏。

同盟會中主要干部是湖南人。在內部三次“倒孫”風潮中,都是湖南人力挺孫中山,維護孫中山的領袖地位。如此,許多湖南人就成了他的親密戰友,自然他就與湘繡的緣分越來越深。夫人的陪嫁品中的湘繡《百子圖》被面,更讓他認識了湘繡。

《百子圖》在刺繡界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制作時,先得畫出《百子圖》繡稿:將100個形態各異、各有“活動”的童子,有機地組合在一個畫面裡﹔這個畫面要有盛大節日、喜氣洋洋的氣氛,其中的童子既要天真活潑,又要各有特點。至於他們的“活動”,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牽牛賣羊”、歡歌曼舞……都行,但得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擁向舞獅的燈籠周圍,形成眾星拱月之勢。一般沒一百天是做不成的。

接著是繡,得一針一線,採用各種針法、各種絲線,將這一百個童子繡得比原畫更生動,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這一繡沒幾個月是不行的。

不過,理理在小說中披露了一個秘密——曾家發明了“針刺法”,即用油紙、縫衣針、煙墨等工具,大量“復制”相同圖案。宋慶齡陪嫁那條“專制”的湘繡被面《百子圖》是否被后人“復制”還有待考証,因為這一圖案一直盛行到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仍有許多不同《百子圖》的版本在流傳。

4.夫人提議:中山棺罩用湘繡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按照孫中山的遺願,他的遺體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無疑是沒有條件的,其靈柩也隻好停厝於北京碧雲寺。1929年,國民黨完成全國名義上的統一后,定於6月1日在南京為孫中山舉行隆重的奉安大典。

如此,孫中山的靈柩在移動到南京過程中,需要覆蓋棺罩。

做什麼樣的棺罩?

孫夫人宋慶齡提出,中山先生生前最愛湘繡,建議用湘繡作棺罩。

於是,負責安葬的“奉安大典”籌委會立即派人去長沙洽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